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方法制定( 三 )


说课中的说理论根据须注意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画龙点晴,不要每个教学举措都说理论根据或不管需要不需要,都一概把有关甚至是无多少联系的理论都端出来 。以至罗罗嗦嗦,让人有一种“卖弄”或画蛇添足的感觉 。其次是所说的理论还要做到准确、具体、贴切,与教学举措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对得上号的,切忌教条式地照搬,或空话、大话、言之无物,如“根据大纲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我班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之类的说法 。
语文教学方法制定3
小学语文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的都是基本功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
一、变序教学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 等变序形式教学 。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 点 。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 ,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烈火在他 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 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 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 。如《草原》(第11册) 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
二、学导式教学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 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 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 。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 。有人将它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 -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也有人称之为“四步自读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
例如,用此法教学《落花生》(第11册)一课,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 文,复述课文大意 。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
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 、收花生)
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
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⑥ 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①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 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 。)
②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 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 。)③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第四步练习巩固:①完成课后作业;②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 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
三、整体阅读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 。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 。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在此基础上,
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 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 。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