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节的民俗活动 除夕的由来和民俗活动

除夕夜 , 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 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个夜晚 , 这一天会异常的热闹 , 大家都在准备着如何迎接新的一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由来和民俗活动 ,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除夕的起源
除夕 , 即岁除之夜 , 和新的一年首尾相连 。旧岁至此夕而除 , 第二天就是新岁了 , 所以俗称除夕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 , 古人在新年前的一天用击鼓的方式来驱逐“疫疬之鬼” , 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 , 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除夕虽然经常被称为大年三十 , 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 , 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 , 也有可能是十二月二十九 , 但无论是哪一天 , 它都是阴历年的最后一天 。
而“除夕”的来历 , 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 , 头上长着长长的触角 , 特别的凶猛 , 十分可怕 , 经常吃掉村里的牲畜而且还会伤害人命 。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一起逃进深山 , 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 , 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 。这时 , 村外来了个孩子 , 这个孩子长得浓眉大眼 , 十分漂亮 。这个孩子来到村东头 , 看见一个老婆婆 , 忙询问老婆婆大家这么慌张的原因 。老婆婆很无奈的告诉孩子夕又要来捣乱了 , 那孩子笑了 , 对老婆婆说:“婆婆 , 我的名字叫做年 , 让我在你家呆一夜 , 我一定把‘夕’给撵走” 。老婆婆答应了这个孩子之后便上山避难去了 。
晚上很快就要到来了 。“夕”闯进了空空的村子 。发现村里村东头的老婆婆家 , 门口贴着大红纸 , 屋里灯火通明 。“夕”兽浑身一抖 , 怪叫了一声 。睁大了眼睛怒视着老婆婆家 , 然后就扑了过去 。快到门口的时候 , 院子里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爆炸声 , “夕”吓得胆颤心惊 , 再也不敢出来捣乱了 。原来 , “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后来 , 慢慢的 , 红色的贴纸和爆炸声渐渐演变成了人们过年贴的春联和放鞭炮的习俗 。
虽然除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但是以长江为分界线 , 北方和南方过年的习俗差异却不大相同 。
北方的除夕夜 , 一家欢聚一堂 , 过完年吃年夜饭 , 长辈们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 一家人团坐守岁 。子时时刻 , 鞭炮齐鸣 , 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到了高潮 , 小辈们按照次序给长辈们拜年 , 然后亲朋好友互相道贺 。
北方人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中 , 饺子是必不可少的 , 因为“饺子”和“交子”谐音 , 有着辞旧迎新之意 。吃饺子的习俗 , 是从汉代传下来的;在除夕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 , 为了讨吉利 , 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枣子、栗子和肉馅等 , 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内 。这也是北方人的除夕夜至关重要的环节 。

而南方人就不一样了 , 在南方除夕夜的年夜饭必不可少的的就是汤圆和年糕 , 象征着“阖家团圆”“节节高升” 。年糕谐音“年高”从字面意思上来说 , 它饱含着吉祥之意 , 过年吃年糕就寓意着年年高 , 表达了在新春之际大家对于新的一年的期待和一份美好的祝愿 。
除夕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清晨最后一次年货采购
在北方年货一半都会在年三十前准备齐全 , 但是在南方人们喜欢新鲜的果蔬和鲜活的海味 , 冰冻 过的海鲜河鲜已经失去了鲜活的口感 , 用来制作年夜饭就大打折扣了 。因此在年三十一大早 , 最后一次年货采购正在火热进行中 , 过了上午10点之后菜场小贩就陆陆续续回家过年了 。
贴春联挂红灯笼
除夕当天除旧迎新是重要的事情 , 将屋里里里外外红红火火装饰一新 , 贴上新的对联和福字 , 还有各种生肖贴画看着都很喜庆 。至于贴春联的时间各地都有不同时间观 , 有入夜之前贴好的 , 还 有吃年夜饭之前贴好的 , 还有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贴好的 , 各地习俗不同 , 说法也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