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小说读后感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优秀范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流浪地球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篇1
说实话,我是学渣 。评论里面各种物理学霸的科普其实我都不是很懂,虽然有些是高中物理知识 。
小说很精彩,但我更喜欢电影的版本 。
作为一个物理白痴,我只有以下这些感想:
1、如果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这种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建立在后代子孙痛苦之上的,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也不会觉得高兴 。本书的男主提到,当他听到那首赞颂太阳的歌时,想到将来他的第一百代子孙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星球,感动到流眼泪,即便第一百代子孙的福祉是建立在前九十九代子孙的痛苦之上的 。
2、在看到电影里莫斯向全球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宣告失败时,里面有的人用枪自杀;有的人则稍微幸福一些,能跟家人相拥,度过最后的时光 。我则握着我的爱人,试图记住他脸庞上的每一根毛发,每一条皱纹 。虽然这只是电影,虽然还没有到世界末日,但影片结束时我由衷地感到幸福,能握着自己爱人的手,而且大家都还活着 。真是太好了 。
因为我是又感性,又矫情,物理又不好的人,所以在我看来,整部戏的内核就是在表达家人的重要性 。
如果问我死前我最想做什么事?我想应该就是这件了——再好好看你一眼 。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篇2
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读书,大概理由有三:消遣,寻找共鸣,了解异域文化 。消遣可以说是最大的诉求,或许说很遗憾就算已经是成年人,阅读小说还是停留在读情节,于是就有了第二个理由的支撑,寻找共鸣 。这本小说的人物,哪个我最喜欢?哪个更像我?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格缺陷,我要怎么变更好?当然对于读异域文学,了解他们的文化也是一个大的出发点 。大致相当于行万里路,这对于一个囿于繁琐生活,房贷,工作压力的人,是一个很好的解脱 。
那读科幻小说是为了什么呢?我不太确定 。之前看过刘老师的三体,看得太快有一些趋于表面,看这本流浪地球虽然跟最近的口碑有关,但也是让我沉浸其中 。恢宏,想象力,学术词汇,人类的未来,最重要的希望 。我觉得这本书传递的最大的价值观是人要有希望,或者理想 。全本书「希望」这个字眼闪现了人性的光辉 。但对于书中主人公的人格,形象,我还是无法体会到一个丰满的形象 。或许这不是关键吧,对于科幻小说 。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篇3
从《三体》知道大刘,看了一点点,篇幅过长还在阅读过程中,同是雨果奖的《北京折叠》也看到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现今世界的解读 。只有简单涉猎科幻的经验看完了《流浪地球》 。
大刘的想象力很是值得称赞,虽没三体精妙,但却能有人之不能想,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厉害 。只是在这流浪途中,似乎没有了人情味 。宏大叙事和全局观念虽在其中,但大刘因为这更大的灾难而放弃了生活中的最基本感情:夫妻之情 。当妻子面对丈夫的出轨没有丝毫波澜时,让人不解 。在我的理解下,地球流浪是个常年累月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在这长久的生活中,即便是大灾难情感这样的东西还是不会消失,不会不珍惜 。也或许是大刘的短篇,没有空间去展开这样的情节 。不,应该就是在这样的描述中,他不抱有这样的家庭观念,心中因为有了所谓的全局观念就舍弃了小情怀(但却是不朽的情感) 。但他也描述了其中主人公的爱情、后代……
对于瞬间美好的描述(泡沫的绚烂),以及对地球的渴想,都是很能引起情感共鸣的 。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篇4

看完《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后,真的是震撼人心,不管是剧情上还是特效上,都展现了中国的强大 。
从2050年,太阳即将爆炸,于是人类开始了长达17年的“流浪地球”计划,帮助地球逃出太阳系 。但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地球将会与木星发生碰撞,众人团结一心,经过不断的努力,将木星引爆,并借助爆炸的冲击波逃离了木星的引力之外 。
在地球撞向木星的最后15分钟,人们仍在不停尝试着寻找着解决的方法 。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坐以待毙,而是团结一心,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他们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
希望与坚持是共存的 。就像走在漆黑的巷道里,只有坚持下来,走到最后,才能看到光明 。同样,如果在困难面前退缩了,那又怎能看到希望呢?只有奋不顾身的走下去,希望才会给你带来喜悦,带来光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