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 杨绛《老王》读后感( 四 )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香油和鸡蛋是奢侈品,老王花了多少时间积攒下一桶油,他不给同院的穷哥们,不给他的侄子,只是因为在那荒凉的年代,在那势利的年代,他没有知音,没有亲情,他在这人世间唯一觉得给他温暖记忆的是杨绛一家人 。他觉得杨绛尊重他,理解他,以至他要在生命的回光返照的时候,去感谢她 。去和他这一辈子最亲的人告别,或许他希望得到心里安慰,或许他希望得到临终关怀 。
当老王说我不是要钱的,杨绛解释说:“我知道,我知道 。”其实她并不知道,在那一瞬间她只知道用物质交换精神,她把人世间的东西看得太狭隘,太复杂 。老王需要的只是一点临终关怀就那么简单,她却本能地拒绝了,几年过后,她才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托尔斯泰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 。”杨绛不理解这种大爱,她本能地拒绝了和他不是同一阶层的底层人 。知识分子的清高让她看不到老王人性的魅力,人性的光辉 。
因为字里行间让人看不到杨绛温暖的心肠,“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面如死灰,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棚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面对如此虚弱的老王,他没有一句问候,没有请他进屋,没有送他下楼,她不知什么疾病,也不了解用什么药,老王去世十多天后竟然才从老李那里顺便知道,竟也不问葬在哪里 。
杨绛对自己的冷漠仅仅用“我不懂,没多问”来为自己开脱 。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冷冰冰的俯视,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纪伯伦说过:“别人请求,我们给予,这是美好的;别人没有请求,我们给予,这是更美好的事 。”但杨绛在此时做的,没有让我们感受到美好,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不同阶层之间的隔膜 。她不主动示好,她仅仅站在心灵的高处,偶尔以一种怜悯之心去伸出援助之手,她没有做到以心换心,用平等心、真诚心、关爱心去交换一颗老实心、善良心、厚道心 。
现代生活中是否还存在老王?但愿他像老王却又不是老王!
杨绛《老王》读后感 篇10
伛偻的身躯,纤瘦的臂膀,那焦急的神情,滂沱大雨前,谁,还在苦苦奔波?
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勤恳劳作的拉车夫,在那个浮满残酷的夜只身一人离开这个无情的世界 。我想任谁在读遍其中滋味之后都会泪流满面吧 。可事实上有很多人在为赋新词强说愁,道人不解愁滋味,向他人痛诉着自己的艰辛,他们在说这句话时不知道贫瘠的山区里渴学的孩子们仍旧用着那破旧不堪,被城里人白眼视之的书桌上,却以比他们高百倍千倍的认真在作业上演算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煤区的人背着百斤的煤来回的走几百米的路程仅仅只是为了赚取维持家计的生活费用;不知道姐妹抓阄读书那个有书读的妹妹却哭得泪流满面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王是不幸的,得了恶病,身世无人知晓,从不受人重视,受恶意攻击,他的艰辛没人理解,也从不会有人在乎 。可是只有这样的人才更懂得感恩 。带送冰块,车费减半;载病人不要钱,拿钱后还不大放心;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这个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才值得去敬爱 。以自己完整的善良去无视别人的恶意嘲讽,无法做伟大的事,但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于斯,老王做了最好的演绎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 。这就是宽恕;马兰花任风吹雨打都不怕,这就是善良 。那些平平淡淡生活的人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却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 。于作者杨绛而言,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却丝毫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应当博得我们每个人的喝彩!
在我看来,没有人是失败者,没有人需要被放弃,世上每个人都当是赢家,心中若是盛了满满的爱和宽容,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心,这个世界便因你而折射出耀眼的色彩,你便是勇士,便当永垂不朽!
老王最后孤苦伶仃的死去,但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于我,于那些心存感恩的人,老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仰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想,若是我,只要我付出了,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爱是付出,欲是索取 。一个善良的人便是一个发光体,哪怕是暂时没人发掘,你仍旧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