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运期间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健康码有几种颜色

健康码是基于实际真实数据,由市民或返工人员在线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可生成个人二维码 。二维码作为当地个人通行的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在全市普遍使用 。
2020年12月10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险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五个一”服务行动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落实“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
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加强春运疫情防控的意见,要求春运期间推进“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避免扫码聚集 。
健康码在2021年春运期间全国相互认可 。在“码”上加“码”是个例,是特殊的,有理由暂时不能与其他地区相互认可,先报告。3月23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基本实现了健康码的“一码通行” [27]。3月30日,国家政府服务平台 “防疫健康码”已整合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相关信息可以在健康码中显示用户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行程信息,帮助健康码 “一码通行”。4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介绍中韩外交部长会议结果时表示,双方支持将其他公民纳入疫苗接种范围,协商建立健康码互认机制。

2021年春运期间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健康码有几种颜色

文章插图
相关标准
2020年3月5日,《防疫通行码参考架构及技术指南》提交专家评审会审核,并正式报批 。本标准的出台为防疫通行码开发企业提供了技术规范,规范和要求了防疫通行码用户的人员管理、授权管理、采集点管理等功能 。
2020年4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委员会)发布公告,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 。该系列标准采用国家标准快速程序,从立项到发布仅需14天 。本系列国家标准实施后,可实现个人健康信息代码系统、显示模式和数据内容的统一,考虑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共享,适用于指导健康代码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 。
2020年9月13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发布了《探索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特色服务工作计划》,要求基层机构定期对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国家卫生委员会发布了工作计划,要求基层机构定期对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明确提出了认知功能疾病预防服务和有针对性治疗的详细任务 。
2020年12月10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险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五个一”服务行动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落实“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行动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依托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实施“健康代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区域流动人员“健康代码”信息可信可用,方便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实现防疫“健康代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国家互认、代码通行 。
具体范围
该标准涵盖了更贴近实际生活应用的功能,如亲属绑定,解决了老年人和儿童的防疫信息报告和旅行问题 。
健康码的应用涵盖了社区管理、企业复工、交通出行、学校开学、药品购买登记、超市商场等使用场景,可以协助社区、企业、学校做好防疫管理和疫情控制工作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健康码可以实现高效的人员流动管理,提高办公楼、商场、地铁、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的过检效率,避免过多的人员接触和聚集 。
各大特点
“健康码”有三种:绿码可直接进入杭州,红码集中隔离14天,黄码隔离7天以内 。
浙江省“健康码”管理信息系统以真实数据为基础,连接关键人员动态控制清单等相关数据库,根据群众申报信息与背景数据的验证比较结果发布“健康码” 。
健康码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和当地疫情防控的需要快速启动 。
为促进各地“健康码”互认,全国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提供了三种跨省互认共享的实现方式:一是通过跨区域防疫健康信息数据共享,在本地“健康码”中增加跨区域互认功能,而不改变本地现有的“健康码” 。二是地方“健康码”与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对接,以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为中介,实现跨地区“健康码”的相互认可 。三是未建立地方“健康码”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结合地方防疫健康相关信息,实现跨地区互通互认 。
一码医疗、预约登记、一键急救、心理援助、健康证明、健康档案等健康应用通过健康码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