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只卖1000辆!70岁的车企前辈,为何被小弟们碾压了?( 三 )


本田与宁德时代签订了7年的合同 , 锁定了电池货源 。

6个月只卖1000辆!70岁的车企前辈,为何被小弟们碾压了?

文章插图

宁德时代 网络图

但依赖电池的弊端也很明显 , 首先成本很高 。本田本身能赚到的钱比别家自己造电池的厂家 , 少赚一半多 。
其次 , 质量无法保证 。电池依赖的问题已经体现在车主对电池的反馈上——车辆的续航能力太差 。
有人买到广汽本田ev-1新能源刚刚买的时候 , 能显示到260—280多 。但实际显示只有167公里 , 而买之前4S店店员宣传是401公里 , 类似的投诉数不胜数 。
纯电车风口的错过和技术上的落后 , 让本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
曾经的技术大牛 , 不到10年间 , 变成了学不会技术的“差等生” 。
不是风口错过 , 是本田没能力追上
老牌车企做电车 , 真的追不上新能源风口了吗?肯定不是 。
本田汽车在纯电车的失败 , 根本原因是:不够坚决 。
很多老牌车商对新能源车先知先觉 。
1972年大众就开始做电动车 , 开发了纯电动小货车以及厢式车 。早在2007年 , 奔驰在Smart品牌上就做了一次纯电动车试水 , 这次推广让Smart家喻户晓 , 奔驰也因为这款车型 , 打入了中端市场 。
但是本田到了2021年 , 才慢悠悠地上线自己的纯电动汽车 , 新车风采比不过“蔚小理” 。
其次 , 车商们暗自努力 , 要么打性价比 , 要么降价 , 相互较量 。
大众这两年在性价比方面很有发言权 。
汽车大佬已经开发出MEB平台 , 根据车友的需求 , 提供不同容量的电池选择 。
6个月只卖1000辆!70岁的车企前辈,为何被小弟们碾压了?

文章插图

大众用高端车性能打中端市场

这只是这家公司吸引人第一步 , 更狠的是 , 大众用高端车性能打中端市场 。
比如大众ID.4 CROZZ , 实际和小30万的途观L性能相似 , 但是只卖20万上下 。
相比之下 , 本田战略上太单一死板了 , 不会拿一款中高端的车 , 锁定中低端市场
本田取而代之的动作是“扩大朋友圈” , 与世界各地电池供应商合作大建工厂 , 试图通过外力加速转型 , 这样的做法让本田改变自己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
奔驰为了新能源的风口更是拼了 , 每年生产电动车数量已经超过宝马 , 为了打出核心优势 , 最近出了一款概念车 , 11个小时跑了1000km , 耗电只有8.7度 , 不到10元 , 而就算比亚迪1000公里需要大约20元 。
6个月只卖1000辆!70岁的车企前辈,为何被小弟们碾压了?

文章插图

奔驰为了新能源的风口拼了

并且 , 为了尽快拿到中端市场客户 , 身居欧美老牌车企老大哥位置的奔驰 , “自降身价”降价 , SUV车型EQC一降就是30万 。
最后 , 老牌车企紧锣密鼓布局后 , 都拿到了理想的结果 。
大众汽车2022年的销量为57万辆 , 是宝马的2倍 。
并且已经在做长时间的规划 , 预计2025年 , 将拥有50款纯电动汽车车型 , 这个速度还要快于到2025年推出25款插电混动车型的宝马 。
而本田汽车至今没有发布任何销量预计 。
没技术没基础的本田 , 想要突破现有的困境太难了 。
智能技术缺乏让本田很被动 。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中美两国的互联网公司 , 本田要想在本土组建智能技术研发团队本身就很困难 。
但是就算已经被同行超越 , 本田对于产品创新态度 , 仍然比较消极 。
汽车电动化全球联盟曾经找到本田集团 , 希望结盟 , 共力分担电动汽车生产成本 , 也共享利润分成 , 但被本田CEO三部敏宏无情地拒绝了 , 三部敏宏认为短期内本田新能源汽车还不能盈利 。
6个月只卖1000辆!70岁的车企前辈,为何被小弟们碾压了?

文章插图

三部敏宏

虽然不能赚钱 , 但是纯电新能源一定是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