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多少里?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指九十里,古时候人们把三十里称为一舍,可以由此计算出三舍的距离 。退避三舍的事件发生在城濮之战中,这次战争是以晋方用三万多的兵力战胜楚方四万多的兵力结束 。
退避三舍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多少里?】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多少里?

退避三舍的故事寓意
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说明我们信守承诺,不能轻易许诺,答应的就必须做到,这是一种信用度 。虽然楚国和晋国打仗,曾经答应要避退三舍,但是我们说到做到,最后还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弱点给别人击败了,不要轻易答应别人,答应了就要做到,小朋友做什么事情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
退避三舍的相关人物
先轸(?—前627年),曲沃(今山西闻喜)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 。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 。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
楚成王(?-公元前626年),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