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民间俗语把两兄弟的妻子合称为“妯娌” 。“妯娌”是一个联绵词 , 这种词的最大特点
是任何一个单字都不能成词 , 比如“妯”和“娌”无法跟别的任何单字组词 , 只能这两个 字合用 。这情景很有趣 , 很像两位根本就不是一家人的“妯娌”俩 , 非要在一个屋檐下生
活 , 磕磕绊绊自然少不了 。
魏晋之前没有“妯娌”这一称谓 , 这种关系称作“姒娣” 。古代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 , 
因此常常出现妲妹二人同嫁一夫的现象 , 姐姐称“姒” , 妹妹称“娣” , 后来也 把诸妾中年长的称“拟” , 年幼的称“娣” , 再经演变 , 两兄弟的妻子就合称“拟娣”了 。这两个字很生僻 , 如果不好记的话 , 可以采用这个窍门:古人有把妹妹叫作“女弟”的称
谓 , “娣”这个字恰是由“女”和“弟”组成的 , 故指年幼者或弟弟的妻子 。
【“妯娌”的称谓是怎么来的?】魏晋之后 , 俗语中开始出现“妯娌”这一称谓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有趣的“妯娌”
之间的故事 , 篇名《镜听》 。郑氏兄弟二人 , 老大素有才华 , 父母都偏爱他 , 老二素来浪 荡 , 不为父母所喜 。两兄弟所受的不同待遇自然也体现在“妯娌”身上 , 老二的妻子动辄
得咎 , 非常郁闷 。

这一年 , 兄弟二人都参加了科举考试 , 考完回到家 , 正值酷暑 , 妯娌俩 正在厨房里做饭 , 忽然有报喜的人登门 , 祝贺说老大高中 , 婆婆高兴地走进厨房 , 对大媳
妇说老大中举了!汝可凉凉去 。”大媳妇得意洋洋地出去乘凉了 , 只剩下二媳妇在厨房 里挥汗如雨地擀着面饼 , 一边干活儿一边哭泣不已 。
过了一会儿 , 又有人前来报喜 , 祝贺 说老二也高中了 , 二媳妇把擀面杖一扔 , 雀跃说道侬也凉凉去!”更有趣的是蒲松龄还
为二媳妇的举动喝彩:“投杖而起 , 真千古之快事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