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结婚礼仪流程( 三 )


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 。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二人搀扶上轿 。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 。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 。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 。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 。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 。一直送到男家为止 。
八、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 。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 。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 。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 。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搀新娘下轿 。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宝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 。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 。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 。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 。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 。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 。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 。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 。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现在看来都是迷信 。但在当时因受社会背景所使然,认为一切是应该的 。
九、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 。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 。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 。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叫“交杯酒” 。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摆圆饭”或“团圆饭” 。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娶亲和送亲太太及其他宾客均坐陪座 。筵席一开始,新郎 新娘必须都先吃一大口馒头,据说是意味新夫妇,今后必有“满口福”的意思 。
十、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只是闹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文雅之士,动口不动手,有些莽汉粗夫,则尝因酒后乱性,以致闹成过失杀人的惨剧!如应劭《风俗通》所载:“汝南张妙会杜士 。士家娶妇,酒后成戏 。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 。”由此可见,闹房之俗,自两汉以降,一直是盛行不衰的 。
俗语说“三天无大小”,是指在新婚后的三天之内,不分大小(长幼)辈分,都可以参加“闹洞房”,话虽如此,实际参加的,都是平辈的 。族亲方面当然是堂兄弟姐妹们,姻亲方面,就是姑表、舅表、姨表的表兄弟姐妹们,一定参加 。如大家族支系旁系关系众多,参加闹房的人,也一定很多 。人一多,就会七嘴八舌,甲让新娘这样,乙又让新娘那样 。当然都是男女间一些难为情的举动 。最时髦的举动,是让新郎与新娘“亲嘴儿”!“亲嘴儿”就是“接吻”,民国初建,虽已西风东渐,但以中国人保守的程度而论,男女青年当众“亲嘴儿”,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当有人喊“亲嘴儿”时,羞得新娘面红耳赤,不敢抬头,于是大家更起哄:“亲嘴儿!亲嘴儿……!”如此情形,新娘当然不堪其苦,但也无可奈何,因参加闹房的人,都是新郎的亲戚和族中兄弟姐妹,并且也是为贺喜而闹,所以多苦都要忍耐,否则越闹越凶,不但可能闹到通宵达旦,而且徒伤感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