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是什么鱼


黄骨鱼是什么鱼

文章插图

黄骨鱼(别名:黄颡鱼、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黄刺骨、昂刺鱼、昂公等)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 。它营底栖生活 , 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 , 食性较杂 , 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 , 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 , 也吞食植物碎屑等 。
一、黄骨鱼是什么鱼
1、黄骨鱼(学名: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 别名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黄刺骨、昂刺鱼、昂公等 , 分布于中国、老挝、越南、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 , 我国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普遍都有分布 。
2、黄骨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 , 营底栖生活 , 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 , 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 , 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 , 夜间活动、觅食 。食谱较广 , 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 , 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 , 也吞食植物碎屑 。
二、黄骨鱼的形态特征
1、黄骨鱼体延长 , 稍粗壮 , 吻端向背鳍上斜 , 后部侧扁 。头大且扁平 , 口大 , 眼中等 , 颌须1对、向后伸达或超过胸鳍基部 。背鳍较小 , 具骨质硬刺 , 脂鳍短 , 臀鳍基底长 , 胸鳍侧下位 , 腹鳍短 , 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 。活体背部呈黑褐色 , 至腹部渐浅黄色 , 沿侧线上下各有一黄色纵带 , 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
2、黄骨鱼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 , 种类较多 , 常见的有岔尾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 。
黄颡鱼也叫黄骨鱼 , 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黄颡鱼的营养价值高 ,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组和矿物质元素 , 有益脾利尿消肿的食效 。
黄颡鱼的介绍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 , 鲇形目 , 鲿科 , 黄颡鱼属 。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 , 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 。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 , 昼伏夜出 。体长123-143mm , 杂食 , 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 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 。4-5月产卵 , 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在生殖时期 , 雄鱼有筑巢习性 。
黄颡的种类较多 , 有瓦氏黄颡、岔尾黄颡、盎塘黄颡、中间黄颡、细黄颡、江黄颡、光泽黄颡等 。
黄颡体长 , 腹面平 , 体后半部稍侧扁 , 头大且扁平 。吻圆钝 , 口裂大 , 下位 , 上颌稍长于下颌 , 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 。眼小 , 侧位 , 眼间隔稍隆起 。须4对 , 鼻须达眼后缘 , 上颌须最长 , 伸达胸鳍基部之后 。颌须2对 , 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 。体背部黑褐色 , 体侧黄色 , 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 , 腹部淡黄色 , 各鳍灰黑色 。背鳍条6-7 , 臀鳍条19-23 , 鳃耙外侧14-16 , 脊椎骨36-38 。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 , 后缘有锯齿 , 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 。胸鳍硬刺较发达 , 且前后缘均有锯齿 , 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 , 后缘具7-17枚粗锯齿 。胸鳍略呈扇形 , 末端近腹鳍 。脂鳍较臀鳍短 , 末端游离 , 起点约与臀鳍相对 。
黄颡鱼的营养价值
黄颡鱼富含蛋白质 , 钙、磷、钾、钠、镁等矿物元素 , 营养含量丰富 , 药用价值高 。
黄颡鱼富含蛋白质 , 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 , 有利于生长发育 。富含铜 ,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 , 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 , 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调节渗透压 , 维持酸碱平衡 。维持血压正常 。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