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介绍一下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介绍一下

文章插图
唐玄宗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和杜甫相遇于东都洛阳 。后来人们对此有至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令人心跳的相遇 。于是就说,李白和杜甫惺惺相惜,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
年岁小的杜甫对李白的无限景仰,视李白为偶像,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很多诗献给李白,比如《饮中八仙歌》《赠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
李白也很珍惜这个小粉丝,因为知己 。也回赠《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诗 。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李白和杜甫:
1、韩愈对李白杜甫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
2、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 。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
3、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4、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 。”(《书黄子思诗集后》)
5、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论诗以李杜为准",他认为李杜是达到了盛唐诗歌最高境界的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杜
一、杜甫和李白交往时已小有名气
诗仙李白,在印象中,是一个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而诗圣杜甫则是一个穷困的、严谨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们的形象差异较大,各自身上的代表性元素也大不相同,一个像是漫步云间的仙人,一个则是行走人间的儒士 。
在李杜关系的刻板印象中,杜甫成名较晚,而他与李白在洛阳结识时,李白已经是声名显赫的大诗人,因此人们总是给杜甫冠以李白“粉丝”的名号 。但是杜甫在当时真的只是无名小卒吗?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杜甫当时的名气没有李白的名气大,但他仍然是一个在诗坛有影响力的诗人 。如果李白是巨星一般的存在,那么杜甫则是一颗颇具潜力的冉冉升起的新星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虽然是一首奉承诗,但在这首诗中,杜甫写道“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时的杜甫,已经37岁,在都城长安处处碰壁,不得已写诗来求出路,诗中回忆了早年的生活 。早年的他,已有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他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且在诗坛头角崭露,博得了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 。
而在杜甫友人的眼中,杜甫的诗更是颇有成就 。韦迢,唐朝京兆人,为都官郎,历岭南节度行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与杜甫友善 。韦迢只留下了两首诗,而这两首诗皆与杜甫有关,在《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一诗中这样夸赞杜甫,“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 。”称赞杜甫诗名远扬 。郭受,大历间人 。他在《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写道“新诗海内流传遍,旧德朝中属望劳”,“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 。”称赞杜甫的诗歌艺术和品德名望 。
如果说以上友人的知名度不高,对杜甫的评价参考价值不大的话,那么,诗人高适的评价应该可以用来说明问题 。高适在《赠杜二拾遗》一诗中称赞杜甫“草玄今已毕,此外复何言”,“草玄”的意思是淡泊势利,潜心著述 。这两句诗,表明高适对杜甫人品的赞许,诗歌成就的肯定 。
杜甫生前,在赠友诗《长沙送李十一衔》中写道“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这是杜甫生前最后的一首七律,表明了惜别之情,“忝窃”二字是杜甫的自谦之语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写道:“甫、白真一行辈,而杜公云‘李杜齐名真忝窃’,其忠厚如此 。”认为“李”指李白 。另外一个说法是当时李衔曾以杜甫比李白,而杜甫表示不敢当 。这些都说明在杜甫晚年的时候,已经流传有李杜齐名的说法了 。
在杜甫自述和他友人的诗中都可以看出,杜甫在当时的名气虽然比不上诗名显赫的李白,但是他已有一定的诗名,而且在杜甫晚年,“李杜齐名”的说法已有流传,那么至少说明,在李杜交往的阶段,杜甫的名气并不十分小 。因此,杜甫和在李白的友谊中,他并不是低到尘埃里的角色,他可以在与李白的交往中,保有不卑不亢的气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