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渣叶的功效与作用


布渣叶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1 清热利湿布渣叶解一切蛊胀药毒、清热 , 清利湿热 , 利胆退黄 。用于感冒发热 , 湿热黄疸 , 作茶饮佳 。《中华本草》“感冒 , 湿热食滞之脘腹痛 , 食少泄泻 , 湿热黄疸”
2 消滞健胃布渣叶有较好的消滞除积、和胃降逆的功效 , 小儿发生呃逆 , 食布渣叶可见效 。《岭南习用草药》“ 味酸 , 性平 , 无毒 , 解一切蛊胀 , 清黄气 , 消热毒 , 去食积 。又名布渣” 。
3 营养价值布渣叶营养成分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有机酸、鞣质、酚类等 。其中主要含有有异鼠李黄素、山柰黄素、槲皮黄素、5 , 6 , 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7-0-鼠李糖基葡萄糖苷、5 , 6 , 8 , 4’-四羟基黄酮-7-0-鼠李糖苷等 。
1、布渣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 可治愈感冒 , 疏通气血 。
2、布渣叶可促进消化 , 布渣叶通过降低胃排空率、促进小肠推进、增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及提高胃蛋白酶活性达到促消化作用 。
3、布渣叶镇痛、抗炎作用显著 , 布渣叶内涵酚类成分 , 具有止痛消炎的功效 。
【别名】 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火布麻、山茶叶
【来源】 为椴树科(Tiliaceae)破布叶属植物破布树Microcos paniculata.的叶 。
【原植物】
一般特性: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 高3~10m;树皮灰黑色 。幼嫩部分被星状柔毛 。
叶:单叶互生 , 短柄 , 纸质 , 卵状矩圆形至倒卵圆形 , 长8~18cm , 宽4~8cm , 顶端渐尖或急尖 , 基部圆形或稍偏斜 , 两面仅在脉上有疏毛 , 边缘有疏细齿 , 基出脉3条 , 侧脉每边4~6条 , 网脉在下面明显凸起;叶柄长7~12mm , 被星状毛 。托叶成对 , 线状披针形 , 长约为叶柄之半 。
花: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 , 由多个具2~3花的小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 , 花序分枝、花梗和萼片外面密生星状柔毛 。花淡黄色 , 辐射对称;萼片5 , 匙状长圆形 , 长约6mm , 被星状柔毛;花瓣5 , 长圆形 , 长2毫米 , 长为萼片的1/4~1/2;两面被短柔毛 , 里面基部具腺体;雄蕊多数 , 离生;子房上位 , 近球形 , 无毛 , 具短柄 , 柱头锥状 。花期:夏月6 , ~8月 。
果:核果近倒卵形 , 长约1cm , 直径约7毫米 , 黑褐色 , 秃净 , 全缘;核有毛 , 3室 。成熟时棕色 。果期8~10月 。
生态分布:全世界约 60 种 , 分布于非洲、印度、马来西亚 。我国产2种 , 为破布叶和海南破布叶 ,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尤以广东省分布广 , 产量大 , 资源丰富 , 广东的阳西、湛江是主产地 。
生于丘陵、山坡、林缘等处灌丛中或平地路旁或疏林下 , 少有栽培 。
【采制】全年可采收 , 一般夏、秋季采摘 , 去净枝梗 , 阴干 , 不宜曝晒 , 否则色变黄 , 质次 。
药材性状完整叶片纸质 , 卵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0~15厘米 , 宽4~8厘米.黄绿色、枯黄色或淡黄棕色 , 具短柄 , 顶端常渐尖.基部钝圆;叶脉于叶背突出.主脉3 , 小脉网状 , 叶脉及叶柄上披星状小柔毛 , 叶缘具小锯齿 。质脆.易破碎 。气微香 , 味淡微酸 。以净叶(叶片完整)、色黄绿、不带叶柄、无杂质者为佳 。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圆形 , 长8~18㎝ , 宽4~8cm , 黄绿色或黄棕色 , 先端渐尖 , 基部钝圆 , 边缘具细齿 。基出脉3条 , 侧脉羽状 , 小脉网状 。叶柄长7~12㎜ 。叶脉及叶柄有毛茸 。气微 , 味淡、微涩 。
【布渣叶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