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章插图
1、原文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2、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3、简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宋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 。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
昨夜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 。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
注释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
思量:想念 。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 。轩:门窗 。
顾:看 。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 。
短松:矮松 。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