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三 )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 , “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 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 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 , “举一而反三” 。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 , “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礼”是“仁”的形式 , “仁”是“礼”的内容 , 有了“仁”的精神 , “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 , 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 , 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 , 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他说:“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 , 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 , 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 在此基础上 , 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 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 , 毕生从事教育活动 。他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不仅言教 , 更重身教 ,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他爱护学生 , 学生也很尊敬他 , 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 , 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 , 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 , 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 。比如鲁宣公十五年(西元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 , 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 , 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 , 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 , 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 。而民众不富足 , 国君没有富足的 。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 , 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 , 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 。另一方面 , 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 , 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 。《论语·述而》记载 , 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 , 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 , 要注意节俭 。他说:“奢则不逊 , 俭则固 。与其不逊也 , 宁固 。”同时 , 还主张“节用而爱人” 。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 , 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提倡“诗教” , 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 , 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 , 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 , 一个完人 , 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
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 。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
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 , 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 不但要重视根据 , 而且要“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为政》) , 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 说:“狂而不直 , 侗而不愿 , 悾悾而不信 , 吾不知之矣 , ”(《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 , 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
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 , 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 。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 , 他说:“殷因于夏礼 ,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 所损益可知也”(《为政》) , 周代正是在总结夏、殷二代的基础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 。历史不是倒退 , 而是后来居上 , 是前进发展着的 。尽管这种思想很朦胧 , 但却是我国史学史上进化论的可贵的开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