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楷书四大家( 五 )


二是笔势 。笔势很重要 。在书写中要有势态 , 势态在结构和线条中都存在 。比如横 , 呈横势;结构的姿态 , 也就是上下呼应的势态 。如果有势态 , 就不呆板 , 就显活泼 , 关键看能否写出这种势态 。势态在行草书中较多 , 在楷书中需要去寻找 , 比如对比关系与矛盾的处理等 。唐楷结构中的大小、粗细、长短等都是需要面对的矛盾关系 , 在协调矛盾的同时就解决了势的问题 。
三是墨法 。墨法是当代书法审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看唐楷 , 本来是没有什么墨色变化的 , 也就是说唐楷对墨法是没有要求的 。但是当代人写唐楷很重视墨法 , 甚至小楷中都有 , 对于颜真卿、褚遂良楷书用墨体现得就更加丰富一些了 。用墨要体现变化 , 如果把墨法用到了极致 , 枯而不散 , 还能保持线条的质量 , 同时又保持了作品的恒定 , 那是可以为作品加分的 。
四是结构 。怎样写出有意味的结构 , 是与审美相关联的 。在当代重要的展览中 , 把唐楷写得很漂亮的不多 , 大部分写得都比较拙 , 比如取法颜真卿楷书的作品都在追求拙趣 。分析当下的楷书创作 , 很多结构都是头很大 , 上半段占比较多 , 下半段占比较少 。这是当下审美的偏好 , 不管用什么方法 , 都是为了追求一种味道 , 每个字都不是整齐排列的 , 势要明朗 , 要和结构有呼应关系 。这样来看 , 唐楷的结构是可以改造的 , 在不违背唐楷基本规则的情况下做一些改造 , 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参考唐代墓志 , 甚至北魏墓志等相对灵活的楷书 , 从墨迹中寻找一些变化 。要写出看起来是唐楷 , 细体会其实又不是很像的楷书 , 给人以新鲜感 。古人总结出了唐楷“三十六法”等结字方法 , 但不应照搬 , 要打破这种带有很强规律性的东西 , 构建一种新的规则 , 这也是写唐楷的意义所在 。
五是章法 。唐楷的章法大部分排列都比较整齐 。我们要看原拓或者原碑是一种什么面貌 , 每一个都不一样 , 要从原拓中体会章法的运用 , 从中变化出一些其他的章法 。关于唐楷的章法 , 一种是纵向、横向都有规律的整齐排列 , 还有一种是纵向有序、横向无序 , 此外纵向打格子也是有的 。在当下的展览中 , 总体纵向有序、横向无序的楷书排列见到比较多的还是取法颜真卿楷书的作品 。颜楷中有很多是纵向有序、横向无序的 , 不是一个一个格子的 , 这样不会束缚发挥 , 大小合宜 , 顺其自然 , 更容易体现把楷书比较规整的东西艺术化 。
关于克服呆板 , 可以从章法上破一破 , 还可以运用一些墨法的变化、势态的变化以及多种矛盾的处理 , 用行草的心态去写唐楷就会有很多新的东西 。当然 , 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不是很熟练 , 还是要排列整齐 , 在整齐中注重单个字的变化 。这一点在当代楷书中 , 取法欧阳通的做得就很好 。为何取法欧阳通的书家在当下比较风靡?我想是因为其单个字有可变的基因 , 我们还要思考为何取法欧阳通的人做到了 , 能否在欧阳询楷书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变呢?可以去试着探索一下 。
四、当代唐楷的思考
唐楷在当代呈现出衰败的迹象 , 或者不容易被展览所接受 , 这些都在国展中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当然 , 随着这几年评审机制的改变 , 人为增加了楷书的份额 , 似乎比之前重视多了 。但是 , 回顾当代书法的发展 ,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十多年之前的一段时间里 , 基本上是任其发展 , 楷书在展览中入展的比例不高 , 入展的作品仅限于魏碑和小楷 , 唐楷很少 。如果不算十二届国展 , 取法柳公权楷书的作品没有一件上过国展 , 取法欧阳询的也很少 , 只有学颜真卿的楷书作品有获过奖 。不是因为唐楷不好 , 而是不匹配当代的审美 。
作为书家个体来说 , 其实是没有把唐楷中蕴含的一些元素充分挖掘出来的 , 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陈振濂先生曾说魏碑艺术化处理 , 虽没有直接说唐楷艺术化 , 但提醒了我们在学习传统时如何做艺术化处理的问题 。所谓的艺术化处理 , 就是把个人性情融入其中 。古人作品如果发展空间留得比较少 , 处理起来较难;如果空间较多 , 处理起来就容易 。比如北碑不是很严谨 , 就可以艺术化处理;而唐楷 , 如此规范 , 如此成熟 , 留给我们的空间就比较少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