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楷书四大家( 六 )


就像《兰亭序》 , 当代展览作品中 , 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取法《兰亭序》的 , 不是《兰亭序》不好 , 而是它太成熟了 , 留给我们的空间太少了 。唐楷也面临着同样的课题 。既然如此 , 能否在唐楷中做一些艺术化处理呢?目前 , 就颜真卿、褚遂良、欧阳通楷书以及唐人写经、墓志的艺术化处理是相对比较成功的 , 其他都不是很成功 。这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机会 , 要去思考 。
另外 , 唐楷行草化的变化相对比较难 。行草化是当代书法的时代气息之一 。篆书、隶书、北碑、小楷中都有 , 但除了褚遂良 , 其他的唐楷都是比较严谨的 。前几年 , 网友戏称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都不会写楷书 , 就是用唐楷笔法的要求来观照当代楷书的创作 。若从这一角度出发 , 那么那些人就真可以看作不会写楷书了 , 而这种认识实际上是基于唐楷的 。因此 , 审美要全面化 , 一定要把唐楷置于当代这一时代背景下 , 做全面的判断和分析 。实际上 , 唐楷也只是当代楷书创作中的一个分支 , 并不是全部 。
唐楷行草化的处理反映了书法的写意性 。写意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 ,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写意 , 而不是写实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到过“书法的书写性” , 提出书写性体现了书法的本质 , 体现了书法的写意 , 也体现了书法的生命 。“写意”首先是王羲之提出来的 , 但没有明确的定义 , 表达的是书法的意味、意趣;宋人尚“意”也是意趣 , 说到底就是书法要有性情 。为什么古人常提到“意” , 其实就是说明“意”是书法的本质所在 。换句话说 , 书法要有意趣 , 要有味道 。唐楷是不是能往写意上去靠 , 但不要美术化、装饰化 , 不然就会把唐楷写死 , 在当代唐楷创作就没有出路了 。
我们要改变 , 要从其他书体中得到启发 。颜真卿楷书就可以带来思考 , 比如其中的篆籀笔法 , 把篆书用笔运用在楷书创作中 。也有人说 , 为什么颜真卿有的楷书也会出现装饰性的笔画?那是因为 , 唐代书家用小笔写大字 , 就会出现这样的笔画 , 修饰过后就美术化了 。一些特殊的结构 , 跟当时的工具和书写状态有关 。如果用长锋羊毫去写颜真卿楷书 , 就不一定能很好地表达 。我们要学会还原 , 不仅要还原到墨迹的状态 , 还要还原笔墨纸张工具材料 , 只有把这些还原到当时的条件 , 才有可能接触到本真 。
五、唐楷的价值
一是传统的价值 。从大的文化背景来看 , 当下绝大多数学书法的人还是首选唐楷的 , 包括中小学生的书法课和课外书法培训班 , 还有很多老年人和书法爱好者 , 当然不仅仅是中国人 , 也有很多外国朋友 。这么多人写唐楷 , 主要目的是写好中国字 , 希望写得端庄美丽 。从这一意义上讲 ,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而从一定层面上讲 , 唐楷的意义可能更大些 。这是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 。
小学生把唐楷作为首选范本 , 一是家长认可 , 二是老师认可 , 三是社会认可 。如果写行草书或不规整的书体 , 可能就行不通了 , 因为这些没有进入到大众审美的范围之内 , 也没有进入到教学体系的范畴 。从这个角度出发 , 可见唐楷传统的价值和规范的意义 。我们常说书法的传统 , 除“二王”之外 , 就是唐楷了 , 非常具有普遍性 。
二是基础的价值 。书法人大多有这样的体会:书法从唐楷入手 , 然后再进入其他书体 , 这是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这种基础和支撑更多的是对笔墨的理解 , 对汉字结构的基本理解 , 古代也有很多论述 。事实上 , 唐楷中也有很多行书 , 比如欧阳询有楷书 , 也有行书 , 近年来写欧阳询行书的也比较多 , 写颜真卿行书的就更不用说了 , 以前写好《祭侄稿》就可以获奖 。
这些可以从楷书直接过渡到行书 。黄惇老师也讲过楷书如何过渡到行书的方法 , 用晋人笔法可以过渡到行书 , 比如智永楷书可以直接过渡到行书 。本身就有楷书和行书的 , 直接进入行书没有问题 , 但是从柳公权楷书直接进入到行书 , 那就比较难了 。楷书给我们学习其他书体并进一步深化起到了支撑作用 , 如笔墨、结构的支撑 , 还有对书法的基本认识 , 在没有进入个性化之前 , 这点是非常好的 , 同时也规范了书法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