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判断句?


什么是判断句?

文章插图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 , …也”的 , 其中“者”表停顿 , “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
例如:
陈胜者 , 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
四人者 , 庐陵萧君圭君玉 , 长乐王回深父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 , 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 , 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
莲 , 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 , 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 , 我为鱼肉 , 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 ,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 , 偏在远郡 , 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 , 所在皆是也 。(代词 , 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
六国破灭 , 非兵不利 , 战不善 , 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 , 池非不深也 ,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 , 也不用语气词 ,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
判断句 , 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 , 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 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 , 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 , 或不是什么 。
从战国末期开始 , 系词“是”已经产生 , 这时开始就是中古汉语判断句 。但是汉代用“是”构成的判断句还不是很多 , 结构也比较单纯 , 主语和表语大都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 往往同时用语气词“也”煞尾 。
晋宋以后 , 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是”字句大大发展起来 。唐代起 , 应用更加普遍 , 而且大都不和语气词“也”连用 。
扩展资料:
一、构成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 。并且 , 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 。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 , 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 ,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
1、主语 , 谓语+“也” 。(“制 , 岩邑也 。”)
2、主语+“者” , 谓语+“也” 。(“兵者 , 凶器也 。”)
3、主语+“者” , 谓语 。(“兵者 , 凶器 。”)
4、主语 , 谓语 。(“兵 , 凶器 。”)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 表示类属关系 。
“滕 , 小国也 。”
白话文:“滕国 , 是个小国家 。”
2、 表示等同关系 。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 , 纣之三公也 。”
白话文:“过去的九侯、鄂侯、文王 , 纣王的三公的 。”
3、 表示比喻 。
“君者 , 舟也;庶人者 , 水也 。”
白话文:“你的人 , 船啊;平民的 , 水啊 。”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
“夫战 , 勇气也 。”“曹公 , 豺虎也 。”
白话文:“作战 , 要靠勇气 。“曹操” , 豺虎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