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简介

文章插图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
扩展资料朱自清散文的主题表现
1、言志表意散文 。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
2、览胜记游散文 。《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 。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 。
3、书怀抒情散文 。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散文有《背影》、《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 。
4、感悟觉世散文 。朱自清还是一个不断思索着现实人生的现代作家和教育家,他每每将自我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与读者共分享 。他笔下的人生感悟,扎实而不玄虚,真切而不做作,常常将觉悟到的宝贵的人生奥秘,通过语言文字搭建的话语平台,尽量地向读者展示出来 。
5、指摘时弊散文 。朱自清在性格上是一个较为平和的人 。他对时事政治往往尽量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时势有时候也会逼着平和的人写出“浮躁凌厉”之文,在这些文章中表达了朱自清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朱自清(1800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原名自华,字佩寇,号秋善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 。他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曾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
朱自清是近代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其著作合编为《朱自清全集》 。
扩展资料:
散文风格
朱自清散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简朴平实,平淡自然,简练委婉含蓄,描写细致生动,细腻传神,绮丽纤细,善用比喻,有时则过于精细 。朱自清善于言情,情感真挚动人,清新隽永,用活的口语 。
他又善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绚丽多彩,情调与音韵和谐 。他曾经说过:我的兴趣本在诗,现在是偏向宋诗我是一个做散文的人,所以也热爱散文化的诗 。因此,在他的散文中,也流露出诗的美感 。
朱自清早期作品,以擅长写景、抒情见长,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也有些作品着重于社会现状的批评 。
朱自清以散文闻名,其中成就较高的是收录《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 。其中《背影》为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 。
文章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
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这些文字在他辞世之前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清丽风格 。
李素伯说散文集《背影》给人以“芳香的迷醉”,郁达夫评价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 。”而李广田评价:“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
主题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 。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
其次,览胜记游散文 。《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 。
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即是将对自然风情的描写和人文景观的刻画紧密融合在一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