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与轴突的异同点


树突与轴突的异同点

文章插图
一、相同点
都是突起,神经元的组成部分,与胞体共同组成神经元 。
二、不同点
1、形状不同
树突起始部较粗,反复分支,逐渐变细,呈树枝状,比较短小,它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呈细索状,长度较长,比树突细,直径均一,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终末,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终末 。在光镜下观察,轴突内不含尼氏小体 。
2、数量不同
通常一个神经元有一个至多个树突,但轴突只有一条 。神经元的胞体越大,其轴突越长 。
3、功能不同
轴突的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共同构成效应器,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而树突的末梢形成感受器,接受上一个神经的轴突释放的化学物质(递质)使该神经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传递信息 。
4、兴奋传递的方向不同
轴突传出的兴奋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或将兴奋传至效应器;而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将兴奋传递至该细胞的细胞体,进而由胞体传至该神经元的轴突,它不能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突
【树突与轴突的异同点】轴突:自神经元发出的一条突起 。轴突的长度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中可以相差悬殊,长者可达一米以上,短者仅在胞体周围 。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除不含尼氏体外,与胞体相似 。轴突即使很长,除近末梢处之外,其粗细亦是均匀一致的 。
轴突以直角发出侧支 。轴突在近终末处反复分支,末端在中枢内可形成终扣或终足,与另一神经元的表面形成突触;在周围部可终于各种类型的神经末梢器官 。轴突传递自神经元发出的冲动 。
树突:是自神经元胞体伸出的较短而分支多的突起 。树突分支的多寡、长短和配布样式在不同的神经元差别极大 。
树突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冲动,因此它的分布范围可代表该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范围 。树突内所含细胞器与神经元胞体相似 。树突的分支上有树突棘或叫树突小芽,与其他神经元末梢形成突触 。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
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
扩展资料:
突触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分类:
1、电突触:
在突触前神经元(神经末端)与突触后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电紧张偶联(electrotonic coupling),突触前产生的活动电流一部分向突触后流入,使兴奋性发生变化,这种型的突触称为电突触 。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间以间隙连接相连,两胞膜之间以原生质相通,神经冲动直接通过 。见于腔肠动物,蚯蚓,虾,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也存在于平滑肌之间,心肌细胞之间,感受器细胞与感觉神经元之间 。特点是传导快,传导方向大多是不定的 。
2、化学性突触:
由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三部分构成 。无脊椎动物中,轴突多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 。而在脊椎动物中,轴突可与树突相连,但更多的与胞体相连形成突触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突触(神经生理学)
神经元的突起是神经元胞体的延伸部分,由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从胞体发出的一至多个突起,呈放射状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胞体发出轴突的细胞 质部位多呈贺锥形,称轴丘,其中没有尼氏体,主要有神经原纤维分布 。
树突是短状突起,轴突是长状的 。
并且神经兴奋传导方向只可以从轴突到树突,而不可以反向 。
轴突末端有突触小体,树突没有 。
树突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但不含突触小泡,即无法分泌神经递质,即只能接受、传导冲动 。
轴突在结构上比树突长得多,其末端膨大为突触小体,含大量突触小泡,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无法识别神经递质(无受体) 。
即,冲动只能是(前一个神经突出小体)-(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小体)-(下一个树突)传递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