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本主义理论( 二 )


问题三:简述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
问题四: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1、人性本善论
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 。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 。动物在向人进化的过程中,就显出人性的自然性的一面即友爱、合作和创造等潜能 。
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人性是善良的,至少表现为中性 。人性的恶是由于基本需要未被满足,自我实现的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 。罗洛?梅还认为人性既善也恶 。正是因为善与恶、美与丑、快乐与痛苦等积极与消极的这种两极辩证关系才使人生有了动力和深度 。另外,马斯洛还提出爱是人类的本性,是一种健康的感情关系,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接受 。
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论(need hierarchy theory)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动机理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 。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只有最为强烈的需要才形成人们的主要动机 。
马斯洛还将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基本需要(basic needs),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这类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经历着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产生新的高一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停止需要;第二类需要是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 needs),包括人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 。与低级需要不同的是,这类需要越被满足就越产生更强的需要,没有严格的等级高低关系 。马斯洛龚张,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人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
3、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论(self-actualization theory)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个性发展理论的核心 。理论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完满人性(full humanness)的实现和个人潜能(personal potency)或特性(feature)的实现,前者是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后者是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是以人的生理需要等基本需要为物质基础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为自我实现论的心理动力学基础 。他还提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的概念,它是人们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 。高峰体验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
另外,罗杰斯通过研究还提出了教育改革论,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同样的人本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心理治疗方法上,与精神分析心理学不同,他认为应通过患者的自我理解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达到纠正不正常行为的目的 。
问题五: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四项基本原则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同一性原则
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 。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发性原则
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美育原则
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 。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超越性原则
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 。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原则
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
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 。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其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