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芪的功效、药理作用、副作用和每日最大用量


求黄芪的功效、药理作用、副作用和每日最大用量

文章插图
一、性味归经:1、性味:甘,微温 。
2、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
二、功效: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
三、药用配伍:
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 。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 。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
四、配伍禁忌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
五、药用禁忌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 。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 。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 。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 。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
西方最新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服用黄芪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癌得星,安道生,是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否则互相会相克 。另外,有一些品种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随便服用,服用量最好根据医生的医嘱 。
六、服用方法
1、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
2、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
3、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
黄芪,为中药材名,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晒至六七成干入药 。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胆碱、苦味素、甜菜碱、黏液质、蔗糖、葡萄糖醛酸、叶酸、钾、钙、钠、镁、锌、铜、硒等成分 。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补气养血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与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血虚、气血等病症,同时增强生血 。另外,黄芪还非常适用于病弱体虚的患者服用,可以增强体力,可以有效缓解病弱体虚的症状 。
2、预防心血管疾病
黄芪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有调节血压、降血糖等作用 。黄芪能够调节血压是因为含有皂苷甲,对于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皂苷甲对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有舒张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黄芪有降血糖的作用,常被作为降血糖的辅助药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