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活动的教学反思( 四 )


一、以激起学科兴趣为目的的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我国填鸭式的教学往往会消磨掉学生的兴趣 。就算学生一开始对该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在“老师教的不是学生而是考生”、以拿高分为目标的国内教育环境下,恐怕学生仅存的一点兴趣也会消亡殆尽 。我国目前对于这种教育现状的确应该稍做改变,应从以获得高分为目标转变为以激起学科兴趣为目的的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为我国培育未来的国之栋梁,以兴趣为目的的教学迫在眉睫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序言中有镁条燃烧的照片,但图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了;且镁条燃烧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一张图片能完全展示出来的,教师用枯燥的语言形容镁条燃烧时的场景,相信学生也不一定能感受到 。此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措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现场燃烧一段镁条 。此时,学生不仅对“镁”这种元素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更是让他们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这便从化学的第一节课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对于一门学科的兴趣,还源于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甚至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 。笔者就曾听说过,有学生因为不喜欢某门学科的教师,就放弃该门学科甚至厌恶该门学科;也曾听说过,因为非常喜欢某门学科的教师,学生能在该门学科取得较为惊人的成绩,这些都是铁铮铮的事实 。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应该首先让自己变得优秀,受学生欢迎,才能保证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化学亦是如此 。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与授课教师息息相关,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最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 。笔者在多次试验后,证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比较高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1)互动性 。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相较于应试教育,教师生动的讲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以一改枯燥的讲解式授课方式,多抛出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大家思考 。这样的问答方式可以促进互动性;还可以让某个小组在教师的协助下备课、讲课,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互动性 。
(2)互助性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互相帮助,弥补互相的不足之处 。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
(3)参与性 。以往学生个体的学习,往往会敷衍了事,随便抄抄别人的成果就算完成;但当以一个小组的名义进行学习时,学生心中就会有一种团队的责任感,因此就不能随意为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 。
(4)体验性 。当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自然而然也就保证了他们的体验性 。如学生都知道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产生沉淀,以前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和做实验,可能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根本没办法看到结果,对他们来说,这个实验做了也和没做差不多,仅仅停留于教师的说教和课本 。但是,如果让学生分小组去完成,那么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实验发生的过程 。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有了对教材多方面的理解,有利于化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 。
(5)探究性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学习,化学教师还可以抛出问题,由小组成员一起解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给出一个课题,学习小组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掘化学的奇妙之处 。
(6)自主性 。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总是很容易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少了教师的“啰唆”,学生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一起学生就不会显得畏缩,有问题敢大胆地提出;且没有了教师张一张嘴便能得到的答案,学生更能独立自主地思考、自发自主地学习,这在他们以后的化学学习生涯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将以上六点特征及其他的特点综合在一起,使小组合作成为化学教学的必要手段 。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
世界是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造的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呼吁创新性人才,这足以说明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 。而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社会需求来看,其实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初中化学并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毕竟初中生才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学科 。教师可以借此时机,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进而使他们逐渐具备创新能力 。居里夫人曾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初中生涉世尚浅,对世界仍充满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 。初中生首次在课堂上接触化学,必定有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听起来比较“低龄”的问题 。此时也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地讲解,不要以消极的方式打击学生的好奇心 。只有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才会、才敢在学习中大胆想象,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