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键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二 )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_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 。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
【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 。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
【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 。听讲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方法 。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
【探究活动1】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
【巡视、指导实验】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
【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 。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
【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 。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2
一、概述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的学习 。是通过原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制法和用途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本节课的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钠与水、氧气反应现象
(2)理解钠与水、氧气反应实质
(3)学生体会化学反应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变化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筛选、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