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六 )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
【展示交流】
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
【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想法?
【交流回答】
有一些花可作指示剂,如牵牛花、蝴蝶兰花、玫瑰、紫甘蓝 。
【过渡】
上面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下面我们重点探讨几种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
【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2盐酸与硫酸的用途,并熟记它们的主要用途 。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们完成P53实验10-3并作好实验记录 。
【归纳总结】
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即脱水性),因此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弄到皮肤和衣服上;其次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非碱性气体的干燥剂 。
【活动与探究3】
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 。教师先演示P53实验10 -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教师再按图10 -6演示实验,强调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时导致的危害 。学生作好记录 。
【归纳总结】
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烧杯外壁发烫,另外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浮在浓硫酸表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向四周飞溅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对于严重者应尽快送到医院治疗 。
特别提醒:在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脱水性 。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熟悉了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规律,并能利用这一点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另外了解了几种常见酸的性质与用途 。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目标
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
【教学难点】
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
2.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
【跟踪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 。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A.pH=14 B.pH=7 C.pH=1 D.pH=0
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
(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
(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紫色 。
学习指导二: 使用pH试纸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精确到个位 。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
【小组讨论】
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
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用图表)
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还是使用干燥的pH试纸?
【教师点拨】
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使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 。所以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