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接下来是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准备
1、在课前就进行实验分组,将实验能力强和实验能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
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行探讨,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
(二)教法选择
直观性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 、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 。
(三)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发现 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
突破难点 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
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分析、练习 、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 。
四、组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
[设问]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呢?
倾听学生的见解
(第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实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
[引导]1 。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 。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 。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 。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天平的变化 。
[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实验,用定量的实验法研究_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 。
(第3步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提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如果你们按照学案上的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与老师刚才所演示实验的结论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
[追问]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第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
[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并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
(第5步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练习] 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习讲解 。
[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推荐阅读
- 《思考者》埃金斯作品赏析-1900版
- 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 《圣丹尼斯卡里耶尔教堂》布拉克作品赏析-1909版
- 天途单机版怎样增加浩气
- log版是什么意思
- 《圣乔治和龙》摩洛作品赏析-1889版
- 《莫里斯科屏风》马谛斯作品赏析-1634版
- 《罗丝》惠斯特作品赏析-1897版
- 《罗马军团》鲁本斯作品赏析-1617版
- r15标准版和梦境版外观区别图片 r15标准版和梦境版外观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