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上
认识实验器材
归纳实验步骤
了解注意事项
①制订具体的操作方案
②为了分析合成情况随夹角大小的变化,按夹角不同分三大组:
第一组30~60、第二组60~90、第三组90~120
③用铅笔记录和画图 。
分小组分析处理,尝试根据白纸上所画的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图示进行探究:合力与两个分力间有什么几何关系?
学生:位移的合成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67有关内容,了解了共点力概念,知道力的合成法则适用于共点力问题
学生对比各组夹角大小不同情况下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的关系
练习
学生:先求某两个的合力,再
学生:因为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等效替代那两个力,所以三个力等效成两个力,接着,再将这两个力等效成一个力,这就是原先三个力的合力 。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的合成也是相同的道理
归纳总结
习旧引新
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中曾介绍了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机会,就应当进一步渗透这些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 。
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强化学生对矢量与标量有本质区别的认识,还可以产生悬念,学生急于想知道:两力的合成究竟应怎样进行?有了悬疑,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会产生探求真知的强大动力 。这一悬念的创设在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产生了撞击,思维被迅速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
引发思考
启发思路
若猜想不出可能的关系,也可先进行探索,科学研究过程不一定按死板的模式进行 。
尽量先让学生提出,真有困难时,可引导学生逐渐逼近可行的实验方案
通过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制定方案的能力 。通过方案的汇报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
实际操作
学生动手
教师指导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
通过暗示的手段,使学生发现规律,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
归纳讨论
总结分析
学习新知
理解识记
体会分析依据
理解等效原理
思考讨论
巩固新知
通过多力合成问题的分析,再一次强化力的合成中涉及的等效替代思想,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力的合成规律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思维方法的领悟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力的合成一般不能象标量那样可以用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运算(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除外),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力的合成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进行,其实,这一运算法则也是所有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因此大家要重视理解,学以致用 。1、合力 分力 共点力,力的合成;
2、思维方法----等效替代;
3、过程实验探究过程;
4.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
1、承前启后的问题
小实验演示:一根细绳能竖直挂起一个重物:用两根同样质地的细绳代替它,并逐渐增大夹角,当夹角达到一定大小时,绳断 。
课后思考:为什么绳断?是两根绳子不如一根绳子吗?是长的先断还是短的先断?为什么?课外研究一下 。
2、课后作业:
问题与练习2、3、4
观察、好奇
思考
通过这一小实验,再一次让学生感悟到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合力的大小跟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为下一节力的分解预设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活的题材 。
九、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
一、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二、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于共点力)
1、两个力的合力
大小:|F1-F2|F1+F2
方向:180
2、多个力的合力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上学期的期未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 。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 。学生学习方法欠缺 。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 。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 。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推荐阅读
-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中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设计5篇
- 高三物理教学设计七篇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 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上册英语 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高二英语教学计划上学期 高二英语教学计划范文
- 新人教版高一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高一英语高效工作计划
- 七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英语3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计划 高中英语重难点教学计划
- 高三体育教学计划进度表 高三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 2021初中地理个人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