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与收获2022( 三 )


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建立起对课程的感情,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育、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味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其学习的动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
三、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侗,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则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切不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见利忘义,迷失方向,出现为教不廉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玷污“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这是我在教学当中的几点体会,总之,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才能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 。要通过人类文明精华去影响学生,要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达到对学生的正向影响,要在教书中育人,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成人、成才!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与收获三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当指育人,授业当指教书 。(从授业这个词语来看,古人比我们更注重教育教学的实用性,更贴近生活)解惑当兼而有之 。
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本应是所有的学生对知识都如饥似渴,老师除了教他们怎样学好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帮忙他们规划未来的蓝图,设计人生的辉煌方案 。教者就是解他们在学习和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惑 。教的同时也是育 。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距离的,而且这距离还很让人为难,甚至悲哀 。这源于由社会纠结多个方面而构成的复杂原因,最终作用于学者(相对于教者而言,即学习的人)和教者两个方面 。
先说学者,就目前我们所应对和以前应对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不能算是理想中的如饥似渴者,这就给教增加了难度,使育的任务更加艰巨 。而且,这育也是外因,是后天的,是苍白无力的 。只要是应对现实敢于说真话,真心关注教育教师学生而不是一味强调教师没有教好学生的人,都会承认这一点 。如果只是一味归咎于教者,学生知识潜力有问题,是老师没有教好;学生厌学不学,是教师没有育好 。那教师无话可说,因为当今教育理念已经十分理想,教师处于绝对弱势地位 。教师无话可说,缄口不语,就会把教书育人做好了吗不见得,他满腹怨言,满腹委屈,能把潜力发挥到极致,把工作做到吗所以,真心关心教育、爱护学生的专家和领导就应把教育意识层面的理念、社会舆论、法规政策等,制定得不要太理想化,稍稍降低接近现实一点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质生活优裕得让学生只明白享受却不明白创造,只明白快乐和顺利不明白困难和挫折,退化到十分脆弱的地步,稍微不慎就会身体骨折甚至心理骨折,更有少数甚者生命骨折;文化生活贫乏得却只有电脑和手机,不明白雷锋、焦裕禄、毛泽东是什么东东 。应对如此孺子,教师努力育之教之、教之育之 。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教师想尽千方百计,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一会在前召唤引导,一会在后鼓励鞭策 。你的召唤引导久而久之会让他迟钝麻木,你的鞭策也不能太轻或太重,太轻他毫无感觉乐彼不疲;太重就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嫌疑 。轻者受到家长领导的责问,重者走向法庭的被告席 。这鞭策只好不轻不重,况且这轻重的标准不好把握,因为标准完全在于学生那敏感而又脆弱的承受潜力,在能理解与不能理解之间就是教师所要研究掌握的教育艺术 。
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生涯中,度过了宝贵的学生时代,熬成了家长 。成了家长后忽然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反过来逼迫学生好好学习 。如此循环,代代相传 。人们啊,学生啊,为什么只有在付出几十年的代价之后才明白呢为什么前人以几十年的生命为代价体验到的深刻教训,我们不能汲取呢难道只有自己也和前代一样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之后才明白老师和家长说的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吗这是谁的杯具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