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草药:青黛,看看古人是怎么制作蓝色染料的

每天一味中草药78:青黛,看看古人是怎么制作蓝色染料的
青黛,青黑色的粉末,蓝草加工而成 。药典规定三种蓝草:十字花科菘蓝、蓼科蓼蓝,爵床科马蓝 。采摘蓝的茎叶,放入缸水中浸泡数日发酵,水变深蓝后,加入石灰,搅拌沉淀,即得蓝靛,古代蓝色染料 。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称靛花,捞出泡沫晾干即为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痉 。
青黛,是青黑色的粉末,由蓝类植物的茎、叶加工而成,古代蓝分五种,现在药典规定三种蓝的茎叶加工制品可以入药称作青黛 。这三种蓝分别是:菘蓝、蓼蓝、马蓝 。
菘蓝是十字花科植物,根入药叫做板蓝根,叶子入药叫做大青叶 。
蓼蓝是蓼科植物,叶子入药叫做蓼大青叶 。
马蓝是爵床科植物,根入药叫做南板蓝根 。
古法制作染料
青、蓝、蓝靛
了解了蓝为蓝草,就会很自然的明白“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含义的 。而蓝解释为蓝色,应该是近现代合成染料出来之后的事情了,至少《康熙字典》里,蓝仍代表蓝草 。用蓝做成的染料叫做:蓝靛(diàn),靛,青与定,指的就是青经过沉淀形成的染料,古代蓝色称之为“青”,因此蓝靛、靛蓝、靛青有时混用,和现在的颜色不太相同 。

蓝靛的制作方法
制作蓝靛的方法记录在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到了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也有详细记载(均附在文后):凡造淀,叶者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 。水浸七日,其汁自来 。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 。
蓝靛的制作原理
上述的过程用化学来解释,蓝茎叶含有蓝甙,加水浸泡发酵可以使蓝甙的一个化学键甙键水解,游离出吲哚酚,吲哚酚是蓝紫色的,在碱性条件下(石灰水)迅速氧化成蓝色的沉淀,就是蓝靛 。这个靛字,就是定住的青色 。
蓝靛与北京蓝靛厂
这种传统染料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在继续古法制作靛青染布 。明清时期,朝廷还专门招聘瑶族工匠制作蓝靛,以供应皇家需求 。这个地方就在北京海淀区,大家熟知的蓝靛厂,蓝靛厂早已经没有了,蓝靛厂路仍然保存下来 。
青黛与蓝靛
青黛入药,最早记录在唐朝的《开宝本草》中,称青黛从波斯国传入 。有学者考证这种从波斯国传入的青黛可能是“提尔紫”,一种从地中海及高加索地区贝类紫螺中提取的染料 。但后来由于波斯国遥远,青黛需求量大,人们就用蓝靛取代:“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

古人用的这个青黛,是制作蓝靛时,加入石灰,用力搅拌,水面上浮起的泡沫里含有的蓝靛,将泡沫捞出晾干之后的粉末呈青黑色,就是青黛 。黛就是青黑色的意思 。“青黛乃蓝淀浮沫” 。靛窑水面上的泡沫似花,所以青黛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靛花” 。好的青黛颗粒极细,在水中漂浮 。不过,这种方法产量少,现在很多青黛其实是蓝靛,里边掺杂着石灰,遇水就沉 。
青黛的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痉
清热解毒: 青黛的功效和板蓝根、大青叶可以互参 。用药功效相似,也可以治疗瘟疫、火热证,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也用于丹毒,热入营血导致的皮肤紫斑等 。
清肝定痉: 这是青黛特有的功效,古人认为青属木,能入肝 。所以青黛带着板蓝根、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作用直奔肝经,而有清肝的作用 。最典型的代表方剂,就是黛蛤散了,用于肝火犯肺导致的咳嗽咳血 。用青黛者,清肝而凉血 。古代本草尚记载青黛杀虫,服青黛则虫化为水,因此还常常用来治疗小儿疳积,也被用来治疗小儿惊风 。
板蓝根、大青叶、青黛三个药都和菘蓝有关,如同亲兄弟,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功效差异不大,板蓝根偏重于凉血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大青叶偏重于凉血消斑,适用于温毒发斑;青黛则多了清肝定痉的作用 。
青黛的应用方法
青黛外用
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及凉血的作用,古人常常用它治疗疮疡肿毒 。由于青黛难溶于水,入汤药煎服不多,外用是一个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配合马齿苋,将马齿苋捣烂,加入少许青黛研匀,贴在疮上,能迅速缓解疮疡疼痛,可以解除局部的热感 。
我有时也会外用青黛治疗顽固的痘痘,但由于青黛颜色较重,恐怕留下色素,不建议用在颜面,如果抹在脸上,用量要少,或短期使用,最好配伍一大队白色药末,以防脸上挂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