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下一代是谁继承 武则天下一代继承皇位是谁

武则天,名祝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 。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 。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 。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 。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的烦恼,是每个皇帝都曾有过的烦恼:立谁当太子 。武则天姓武,由武三思等人继承权力意味着武周王朝的延续;如果由李显继承皇位,则意味着武周王朝的结束,李唐王朝的复辟 。
武则天死后传位给谁了?武则天历史回顾 。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权势空前强大 。武则天与唐高宗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早夭 。次子李贤被高宗立为太子,这个儿子才能出众,深得群臣敬服 。武则天深感这个儿子是她夺权路上的一大障碍,在680年,武则天派人诬告李贤谋反,废其太子称号,不久又派人把他杀死 。
在“立嗣”这个问题上,朝廷上下早已经形成两个派别,这两个派别泾渭分明,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步——这个是肯定的,国本问题至关重要,谁都不能退半步 。一派是“李派”,很多大臣都倾向于这个派别,他们主张立庐陵王李显或皇嗣李旦为太子,至于是立李显还是李旦,他们不关心,只要姓李就行;一派是“武派”,代表人为武承嗣,武承嗣认为武姓天下没有传给李家人的道理,何况,姑母辛辛苦苦得来的天下,怎么能再还回去?
698年,武则天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群臣奏请武则天召庐陵王李显回京 。
此时大臣们集体亮出观点群起请求召回贬放庐陵的李显,这无疑是对武氏政权无声而釜底抽薪的反抗 。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 。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 。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 。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 。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 。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 。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 。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 。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 。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 。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 。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Φ囊簧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 。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 。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
如果按照皇权不旁落异姓的原则,武则天应该将帝位传给武氏 。因为考虑到了这一层,武则天废三儿子李显后,强迫四儿子李旦跟自己姓武,徙居东宫,立为皇储 。可是武则天的娘家人见此不乐意了,武则天当皇帝,这天下就是武氏的天下,怎么能传给李旦呢?李旦再怎么改姓,他还是李治的儿子,还是李家的后人 。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更是积极活动,企图让武则天立武氏后人为皇储,以巩固武氏权力 。武承嗣授意王庆之等人上表,要求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则天就问,李旦已经被立为太子,为什么要废掉改立武承嗣?你倒是给个说法啊 。王庆之就搬出“自古以来未有立异姓为嗣者”的理由,讲了一番大道理 。王庆之的道理委实没有错,现在是武氏天下,岂可以李姓后人为皇储 。她武则天虽然强迫李旦改姓武,可一旦李旦摆脱她的控制,肯定会恢复李姓,只认父系血统,周武王朝就得结束,这不能不让武则天担忧 。
其实武则天想立武三思为太子,可每一次征求大臣意见,都遭到反对 。武则天非常恼火,借故屠杀和罢免一批“拥唐派”,后来再征求意见,群臣就装聋作哑,立武三思为太子的事就搁置下来了,但并未完全消除她要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心思 。真正让武则天放弃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恐怕还是狄仁杰那的一番话 。698年,武则天询问狄仁杰:我想要改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你认为怎么样啊?狄仁杰说:陛下与武氏弟兄是姑侄关系,与庐陵王是母子关系,姑侄与母子,你认为哪个更亲呢?当然是儿子更亲 。陛下立儿子为太子,等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就能入太庙,与先皇共享世代香火祭祀;而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在太庙供奉姑母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