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体温的定义 新生儿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时 , 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正常 。代谢所谓低体温是指核心(直肠)体温≤35℃以体温过低 。体表冰冷反应低下为特征体温过低的机制是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或二者兼有 , 因此在新生儿疾病中凡是能引起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均可因体温过低为主要症状 , 而就诊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 , 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 。
中文名新生儿低体温

外文名【新生儿低体温的定义 新生儿低体温】neonatal hypothermia

常见病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受寒冷影响、疾病影响

就诊科室新生儿科


常见症状全身冰凉 , 反应低下 , 嗜睡 , 拒乳 , 皮肤硬肿

病因食疗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 皮肤很薄血管较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臻完善 , 以致调节功能健康搜索不全当环境温度降低 , 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时很易发生低体温(Hypothermia) 。
1.受寒冷刺激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 散热大于产热环境温度低于中性温度以下时未有效保暖不能维持体温正常使皮温降到35℃以下形成低体温 。
2.摄食不足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食不足在生后18~24h内即可耗尽 。
3.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新生儿产热的主要部位在棕色脂肪 , 棕色脂肪中脂肪酸的代谢分解 , 需要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充分的氧供应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 , 棕色脂肪不能利用 , 化学产热过程常不能进行 , 易出现体温不升 。
4.疾病影响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 , 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 , 保暖不够 , 婴儿很易引起低体温 。
临床表现表现临床特征性表现是体温不升和反应低下 。具有反应低、哭声小吸奶少、肌张力低、手足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5s)等表现;还可因酸中毒纠正后而发生低钙血症出现抽搐 。如若不伴有其他脏器损害(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心肌或肾脏损伤等) , 经保温后可复温 。

1.体温低于35℃ 。
2.心血管轻症心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心率下降 , 最初减慢很快 , 以后逐渐下降 。少数新生儿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房异位兴奋室性期前收缩房颤和室颤等 。低体温时血压进行性下降 。
3.呼吸初起呼吸增快以后呼吸逐渐减慢 。
4.血液血液浓缩 , 血细胞比容增高外周血的血小板数明显减少常低至10万以下 。血液pH值下降 , 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和CO2潴留 。
5.肾功能产生“寒冷利尿” , 随着血压下降产生尿少或无尿严重者常有氮质血症 。
6.消化系统易发生呕吐、误吸
7.神经系统反应迟钝重者处于半昏迷状态 , 瞳孔扩大对外反应消失 , 肢体僵硬呼吸心跳变慢低于26℃时接近死亡 。
8.代谢机体代谢率降低体温每降低1℃ , 代谢率减少5%体温低于33℃时 , 血糖可增高 。
9.感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 易合并感染 , 新生儿低体温持续24h后 , 大多合并感染如败血症化脑和肺炎等健康搜索 , 死后心血培养常可获阳性结果 。
发病机制
新生儿低体温1.散热大于产热体温在33~35℃时 , 机体可通过增加产热与失热达到平衡 。体温在33℃以下时 , 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热来补充散热此时必须使散热减少到最低限度或外加热方能使体温恢复至正常体温低于22℃时不可能恢复 , 机体对环境温度处于无反应状态

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身体受寒冷刺激 , 都可产生皮肤血管收缩反应皮温在35℃以上时 , 这种收缩作用最强降到35℃以下时血管由收缩变为扩张 , 并伴有液体渗出 。寒冷刺激引起的周围血管收缩反应可增加体内深部组织的保暖作用 , 但新生儿这种保暖作用有限在寒冷刺激较强或持续时间较长时 , 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便降低 。
新生儿在环境温度降至中性温度以下时机体产热增加 , 但不能通过增加肌肉活动(寒战)来增加产热 , 主要是增加氧耗提高新陈代谢率来代偿性产热生后头几天内这种代偿性产热并不充分 , 当寒冷刺激强烈时 , 虽代谢增加仍不能维持体温便形成低体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