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十三个徒弟 孙思邈( 七 )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引《历代名医图赞》: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 。
明.夏树芳《法喜志.卷二》载:孙思邈知识广博,深通庄、老学说,对佛教典籍也无所不涉,被佛教尊为药师佛化身 。
清.徐大椿: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 。
清.周中孚:晁氏称议者,颇恨其独不及伤寒 。
清.张璐:长沙为医门之圣,其立法诚为百世之师 。继长沙而起者,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圣诸书颉颃上下也 。伏读三十卷中,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孰能与于斯乎 。
医学思想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 。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
人物作品孙思邈的主要著作遗存,根据史书、方志、典籍、道藏、医著、碑石等文献资料记载约有90余种,其中已考订基本确定为托名者71种 。
据《旧唐书》载:“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
又据《耀州志》载孙思邈:“《老子注》,《庄子注》,《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千金髓方》二十卷,《千金月令》三卷,《千金养生论》一卷,《养性延命集》二卷,《养生杂录》一卷,《养生铭退居志》一卷,《禁经》二卷,《神枕方》一卷,《五脏旁通道养图》一卷,《医家要钞》五卷 。《唐书》(指《新唐书》)与《道藏》及《通志略》中载孙思邈书尚有二十余种……”
家族成员曾祖父孙融:北周太子洗马
祖父孙孝冰:县令
子孙
长子:孙行,先后任鄜州洛交县尉、洛州渑池县尉等职,后奉调进京,任右拾遗,成为唐高宗重要的近臣和助手 。后又任凤阁舍人,凤阁、鸾台、夏官三司侍郎,左台御史大夫、朝散大夫守太子中允等官职
次子:未知
三子:未知
孙:孙淑、孙济、孙溥
后世纪念药王祠
孙思邈早期曾经在今陕西耀州区城东的北五台山隐居,后世人为纪念他,便改称此山为“药王山”,并在此处修建了药王祠,迄今尚存药王大殿,殿前有碑亭和碑石多通,其中一通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始刻,元宪宗五年(1255年)另刻的碑石 。
另有明隆庆六年(1572年)雕刻的《千金宝要》和《海上方》,载有重要药方近千位 。在孙思邈医学著作陈列室中,保存有各种版本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著作 。
年龄争议孙思邈的卒年,《旧唐书.孙思邈传》谓“永淳元年卒” 。《新唐书.孙思邈传 孙思邈》则称“永淳初,卒” 。按唐高宗永淳年号仅为二年,永淳元年为公元682年,亦即永淳初年,两《唐书》对此并无抵牾,古今学者基本上均从此说 。
有人提到唐人刘肃(元和,<公元806——820年>)所撰《大唐新语》中所谓孙氏“永徽初卒”之说,南唐沈汾《续仙传》更谓孙氏卒于永徽二年(公元652年)二月十五日之语,因而有所质疑 。
我们认为,尽管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着作中明确提到其自身活动的年代记载,最晚只见永徽二年(公元650年)为一功臣治疗箭矢不出痼疾;尽管两《唐书》孙传所述孙氏生平有不少疑误,显庆(公元656——661年)见高宗召见孙氏,两《唐书》及《唐会要》均有类同记载,孙氏从高宗去九成宫,卢照邻与其同居于光德坊府第等,……均可证明(《大唐新语》)之说为谬 。尤其是涉及唐朝早期帝王的活动 。据《廿二史札记》作者研究,多为搜集参考了该时期诸帝《实录》所撰,故显庆时高宗召见思邈,孙氏从卒九成宫以至于永淳初是可信的 。
对于孙思邈的生年,虽然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从581年之说,但仍存在有不同观点,
生于公元581年
清.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唐书.隐逸传》称其‘少时,周洛州刺史孙思邈画像,独孤信称为圣童;及长,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征,不起 。’则思邈生于周朝,入隋已长;然卢照邻《病梨树赋序》称‘癸酉岁于长安见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今年九十二’,则思邈生于隋朝 。照邻乃思邈之弟子,记其师言,必不妄 。惟以《隋书》考之,开皇纪号凡二十年,止于庚申,次年辛酉 。已改元仁寿,与史殊不相符 。又由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上推九十二年,为开皇二年壬寅,实非辛酉,干支亦不相应 。然自癸酉上推九十三年,正得开皇元年辛丑,盖照邻集传伪异,以辛丑为辛酉,以九十三为九十二也 。史又称思邈卒于永淳元年,年百馀岁,自是年上推至开皇辛丑,正一百二年,数岁相合,则生于周后,隐居不仕之说,为史误审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