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10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他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首次出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1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10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l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鲁迅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年他因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 。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曾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
就内容来看,《朝花夕拾》主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记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甭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 。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 。夜色更加黯淡;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覆去了 。”从语言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想见鲁迅先生在当时被“正人君子”所压迫下的难耐,但是,这也是反话正说的独特之处,他告诉了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真正的中国人的灵魂是不会被消灭的 。文章透露出作者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征的憎恶;同时也追忆作者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埘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盼憎恨 。
第二篇《二十四孝图》揭示的则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接下来几篇,《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都是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地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面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是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
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写得绘声绘色: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椹;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云雀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班蝥从后窍喷出娴雾……这些构成了富有情趣的风景画,成为令人神往的儿童乐园,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 。揶揄嘲讽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犀利风趣,耐人寻味 。在叙事、议论中,常插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串入“美女蛇”的传说,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作品的语言清新、朴实、亲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
这部不朽的灵魂之作,值得大家共赏!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2
这个月老师让我们读了《朝花夕拾》,每个同学都对《朝花夕拾》有些感受 。
都知道鲁迅是一代大文豪,而《朝花夕拾》中全是鲁迅对于当时封建社会的感触 。在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各篇文章鲁迅对于当时社会感触的区别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
先分析一下《五猖会》 。记得五猖会中有一段文字写得是我由“笑着跳着”开心的等待着去看迎神赛会,“‘去拿你的书来’”,父亲慢慢地说,而我此时的心情,也由开始的兴高采烈,变得“忐忑着”,“担心着”,当父亲说出“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而我“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心情则是由高空跌至半空,并且从中看出了“我”当时心情的失落与不解,失落在“我”背不熟书,父亲就不许“我”去看五猖会,不解在父亲为何要在临出发前不久叫“我”去背书,奇怪父亲为何毫不顾及孩子心理,心里甚是厌烦与无奈 。所以在五猖会中,表达了我对于当时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的痛苦与不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