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常识( 二 )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但书中在叙述历代统治阶级活动的同时,也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 。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 。
《资治通鉴》主编和主要执笔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司马光于君主为仁,做了具体的解说;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部著作,作为历代帝王的必修参考书.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据,也是商人和军事家以及一切领导者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 。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 。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 。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 。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 。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 。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 。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通鉴》,有助于人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子,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积极工作 。
应该很容易看得懂 。
作为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资治通鉴》的文笔流畅,叙事精练 。他从战国讲到五代末年 。1千多年的历史,期间有诸多国家兴亡,家族和个人的起落 。而且人物性格鲜明,神形具备,完全可以作为一本历史小说来读 。只要从小阅读过原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有高中文化基础,读《资治通鉴》问题不大 。当然,看得懂并不是指能够把《资治通鉴》全本从头到尾每个字句都看得懂,毕竟这本书涉及许多较为艰深的古文,尤其是一些涉及天文和专业知识的内容,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 。但是,《资治通鉴》绝大部分内容都较为浅显,基本上都能够粗通大意 。这些艰深的部分占全书比例极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跳过不读或者粗略理解大意 。《资治通鉴》很有故事性,历史往往比小说更有戏剧性,只要不先预设立场,抱着畏难的心理去读,很容易就会被整本书故事吸引进去 。
我是高二自己买的这套书,当时很顺利就读完了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非常推荐大家读下这套书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读了近十遍了 。现在只要从任何一个地方读,都还会吸引我再读到结尾 。建议大家从秦朝建立开始读,战国那部分历史破碎,连续性不强,可读性稍差,是很多人放弃这本好书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