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描述?

聂赫留朵夫青年时代的托尔斯泰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 。
聂赫留道夫是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他表达了作品的主要思想 。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的典型 。
小说通过他诱骗玛丝洛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忏悔以至追随到流放地为玛丝洛娃冤案奔走的过程,表现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
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既概括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一些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某些思想特征,也体现他的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及向宗教寻求出路的说教 。
然而,如果没有卡秋莎这个形象,人民的生活就不能充分展示,《复活》也就不会有如此深沉的感人力量 。
他经历了复杂的思想发展过程 。
起初 。
他单纯、有理想,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

当意识到土地私有制的不公和残酷后,他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了农民,和玛丝洛娃真诚相爱 。
但后来的贵族生活使他腐化堕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又把她抛弃 。
作者说他原来是“精神上的人”占上风的,可是后来“动物的人”占了上风 。
由于青少年时期受到人道主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当他在法庭上再次遇到玛丝洛娃时,他被她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动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罪恶,“精神上的人”又在他身上苏醒 。
他进而意识到沙皇制度的腐朽,深刻认识到统治阶级的罪恶,最终走到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的观点上 。
托尔斯泰用人性论的观点解释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他的恶的一面是由于受“动物的人”支配,善的一面是由于受到“精神的人”的支配 。
他的道德的“复活”是“精神的人”的胜利,聂赫留朵夫的形象集中地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 。
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 。

她美丽善良心地纯洁,乐于助人,富有青春魅力,少女时代她相信善与正义的存在 。
被玩弄和抛弃后,她坠入青楼,生活和精神陷入空虚,麻木的状态 。
和聂赫留朵夫的相遇,使她清醒地意识到富人和穷人的对立,看到宗教骗人的本质,重新回到清白生活的愿望 。
【《复活》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描述?】她受到聂赫留朵夫真诚忏悔的影响,精神上逐渐复活了 。
和政治犯的接触,使她的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她的复活是真正的完全的复活,和政治犯的结合,预示着她走向新生 。
玛丝洛娃是一个不幸的妇女,她虽为养女,但自幼处于半奴婢的地位 。
被聂赫留朵夫诱后,沦落到社会底层,备尝艰辛 。
更为不幸的是被诬陷判刑,押赴西伯利亚苦役四年 。
作者通过玛丝洛娃的遭遇,概括了俄国千千万万受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 。
玛丝洛娃的觉醒、精神“复活”具有它的必然性和典型意义,从中可见作家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度和高度 。

作家写到卡秋莎时,流露出那么真挚的同情和爱 。
少女时代,她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使女,但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 。
她天真无邪,但幼稚无知,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沉浸在欢乐的生活中 。
被奸污后的卡秋莎还曾有过幻想,直到风雨交加的秋夜,聂赫留道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 。
这时,她才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 。
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 。
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从此,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挣扎,“她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认识到“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全是欺人之谈” 。
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丰满、真实,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女性画廊中独具一格 。
其典型意义也是深刻的 。
作品正是通过卡秋莎和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列宁语) 。
在形象体系中她与聂赫留道夫相辅相成,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
如果说,在托尔斯泰的构思中,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的情欲是他堕落的开端,那么,凄风苦雨的车站一幕卡秋莎对善和上帝的怀疑与否定就是她沦落的内因 。
他们生活的转折都取决于对待永恒法则——上帝的真理的态度 。
因此,他们后来的精神复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复对善和爱的信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