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研究生怎么走向崩溃的 不倒翁沙袋的价格和图片( 四 )




他跟的导师都是自己学科领域的大牛 , 对待他这个尚未崭露头角的新人却没有丝毫的颐指气使 , 每一次交流都是单纯的“scholar-to-scholar conversation” 。


而跟国内导师交流的时候 , 许多人都能明显感觉到那种基于身份地位的傲慢:自己似乎不被当作一个学者 , 甚至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


有些导师评价门下的研究生 , 会简单粗暴地甩出两个字——“好用” 。


【那些研究生怎么走向崩溃的 不倒翁沙袋的价格和图片】学生在他们眼中 , 仿佛只是一个趁手的物件 , 一个被剥离了自由意志的工具人 。


所以 , 他们无限度入侵学生的私人生活, 把学生夜以继日做出来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 , 也从来不觉得心中有愧 。


“导师制”像一个身形庞大的缝合怪 , 既杂糅了传统化的师徒关系 , 又包含了企业化的绩效考评 , 甚至还有帮派化的话语体系 。


混乱的生态 , 熬煮着困局里的每个人 。


无法挣脱

在跳河身亡之前 , 杨宝德还尝试过两次自杀。


一个人徒步走到20多公里外的秦岭山区 , 却没死成 , 回到学校以后他又想跳楼 , 被女朋友发现并阻止 。


那时他决定再挣扎一下 。留下的日记里 , 杨宝德写道:“无论怎样 , 我既然选择了读博 , 所有该承担的都得自己承担 , 好的坏的都得扛 , 我已然无路可退 。前方路途坎坷 , 自己选择的路 , 爬着也要走完 。” 。


可他终究没能走完 。


杨宝德与周筠聊天截图


2017年12月25日上午 , 因为没有接到一通来自财务部门的电话 , 耽误了报账流程 , 周筠让杨宝德不用去找她汇报实验结果.


杨宝德清楚 , 一旦实验结果不被导师认可 , 毕业和后续的所有安排都要受到影响 , 轻则延毕 , 重则 , 他辛苦忍耐的博士生生涯化为泡影 。


对那些家境殷实的学子而言 , 这样的困境似乎远不至于寻死觅活 。一个学位罢了 , 拿到了能装点门面 , 拿不到一转身照样条条道路通罗马 。


但杨宝德显然不同 。


他是家中唯一一个大学生 。来自湖北农村 , 父母在外地打杂工 , 家中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 。因为知道家里负担重 , 从读大学起 , 除了学费外 , 他基本没找家里要过钱 。


本科时 , 他还在宿舍开过小卖部 , 给人修过电脑 , 暑假做过销售 。考上研究生后 , 同学在食堂碰见他 , 总是看见他吃3块5一碗的面条 。


背负着全家变好的希望 , 他根本无路可退 。最激烈的抗争 , 只能是终结自己 。




这也是为什么贫寒学子最容易沦为不良导师剥削控制的对象 。


善于隐忍、能吃苦的特质帮他们熬过了漫长的黑夜 , 眼看就要等来曙光 , 却在毕业的关卡迎来最后的致命一击 。


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制下 , 导师对学生有着近乎生杀予夺的权力 , 他可能抽不出多少时间指导你的学习研究 , 却能够决定你的研究方向 , 何时毕业、能否获得学位 , 甚至可以影响你毕业后的去向 。


在权力倾轧中尝到隐秘快感的导师 , 为了能让“尊师重道“的优秀学子们多做几年奴隶 , 卡论文,卡毕业的操作屡见不鲜 。


长期帮导师干私活的陆经纬因为大量缺课 , 以0.2分之差错失了硕士直博的资格 , 又因为忙于做实验、无暇他顾 , 没有交上博士考试的报名费 , 错失了考博的机会 。




最后他放低要求 , 只希望顺利毕业 , 拿到硕士学位 。


可拦路虎还是出现了 。


陆琰君要求他帮忙完成两篇难度极高的论文 , 否则就不给毕业 。


谭大伟自焚的那天下午 , 张宏梅的辱骂比以往更加凌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