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研究生怎么走向崩溃的 不倒翁沙袋的价格和图片( 五 )




不让看六级 , 不给改文章 , 要求他赔偿3200元的氮气实验费用 , 还逼他签下延期毕业的承诺书 。


另一位南邮学生蒋华文自杀后 , 更多张代远带过的学生出面指证这位导师压榨学生实习工资、侮辱性骚扰学生等等恶劣行径 , 其中有学生说自己早已对校方反映过 , 得到的回应却是“你们忍忍吧” 。


当导师和学生发生矛盾 , 绝大部分学校都是毫无悬念地偏向导师 。


跟教职员工相比 , 学生终究只是这所学校的过客 , 更何况许多导师还是学校花重金请来的教授 。


一个学术明星的倒下 , 很可能意味着学科排名的急速下滑、国家实验室的倒闭、课题基金和无数SCI论文的不翼而飞 。




王攀曾经跟陶崇园说过一个故事 , 二战时期 , 希特勒任命海森堡研究原子弹 , 即使始终没有在希特勒执政时期研制成功 , 海森堡还是后来因为给纳粹卖命遭到抨击 。


战后 , 海森堡为自己辩解 , “对强敌最好的反抗就是假装合作 。”


这句话 , 是王攀对陶崇园重要的指导 , 他相信陶崇园也认同这点 , “如果你遇到强大的压力 , 你可以假装合作 。”


这句话成为了陶崇园跳不出的魔咒 。


研三那年 , 陶崇园想要王攀兑现他的承诺 , 推荐他出国读博 , 而王攀则“希望他在我们实验室做 , 或者读联合培养” 。


师徒之间的矛盾再也掩盖不住 。


足球队合照:左二陶崇园 , 左三王攀


为了顺利毕业 , 陶崇园几乎找了他能找到的所有人去劝王攀别生气 , 换来王攀生硬地表示:如果陶崇园放弃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位 , 自己无权做任何建议 。


陶崇园一次次被从实验室的群里踢出去 , 加回来 , 再踢出去 , 王攀在群里评价昔日爱徒“道德败坏” , 同门学生们越是为陶崇园求情 , 王攀就越是变本加厉 。


陶崇园坠亡后 , 王攀解释说当时会那么生气 , 甚至直接以学位作为要挟 , 是因为陶崇园私下联系在荷兰的博士生导师 , 破坏了议事规则 , 


“这是我不能容忍的一件事” 。


反抗的代价

导师们“不能容忍”的事有点多 。


出门没帮忙拎包 , 回消息不及时 , 饭菜买得不合口味......种种外界看来不值一提的细节 , 都有可能踩到他们的雷区 , 让他们对手无寸铁的年轻人重拳出击 。


但也有人发自内心臣服于这套“学术奴隶制” , 比如剧作家六六 。


杨宝德自杀后 , 六六发微博指责当代研究生自杀高发 , 原因出在学生们自己身上——“自视甚高” 。她以自己做例子 , 说当初自己跟师的时候 , 出门拎包抱杯子 , 鞍前马后办入住 , 洗洗涮涮还生怕师父不满意 。


“你伺候伺候老师 , 那不是应当的吗?”




这声“应当”背后 , 藏着封建师徒关系对当代校园的侵蚀 , 也藏着无数亲历者们心照不宣的沉默 , 好像不成为六六 , 不接受这套规则并投身其中 , 就只能同“杨宝德们”那样被它吞噬 。


被困在系统里的万千学子 , 即使奋起反抗 , 也很难像职场人士那样拍案而起 , 与领导正面撕逼 。


得罪一家公司 , 外面还有大把工作机会 。可倘若把某个学阀拉下马来 , 学术圈的大门可能也就永远对你关上了 。


吕翔 ,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 , 将科研作为自己的终生志业 。.


从双非学校毕业后, 他辛苦备考终于进入天津大学全国排名第一的化工专业 。


天津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 。引路的导师张裕卿 , 又有多篇高质量论文傍身, 门下的学生每年都能得国奖.。


吕翔以为 , 理想的世界 , 正在向自己徐徐展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