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及禁忌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及禁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1、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将粽子加热后再吃,既安全卫生,又减轻消化负担 。
2、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 。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 。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 。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 。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

3、吃茶蛋
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
教你做茶蛋的方法:鸡蛋、茶叶、八角、桂皮、花椒、丁香、草果、小茴香、香叶、盐 。鸡蛋清洗干净,凉水入锅,小火煮开后再煮4分钟关火焖2分钟 。茶叶先冲入开水,静置5秒钟,沥掉水不要,洗干净的茶叶用纱布包起来 。准备所有香料并装入香料盒 。
煮熟的鸡蛋取出,煮蛋的水倒掉不要,用不锈钢勺轻敲出裂纹,重新放入锅中,同时放入茶叶包和香料盒 。加适量盐,加入开水至完全没过鸡蛋,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关火浸泡10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入味 。
4、喝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
一般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
5、吃油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 。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 。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
端午节鲜为人知的禁忌
1、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 。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
2、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 。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 。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
4、端午期间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