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哲学常识 常识判断哲学

判断一个说法绝对不绝对 , 要看这个“说法”指的是什么 。
如果说这个说法有关自然现象 , 那不是通过哲学尝试来判断 , 要依靠科学知识来判断 。
如果这个说法有关逻辑 , 那就要通过逻辑知识来判断 , 而逻辑跟哲学并不是一个范畴 , 所以说“
说法太绝对 , 稍有点哲学常识就知道这是伪命题”也不确切 。
再次 , 你说懂辩证法就能判断命题真伪也不确切 。如果是判断有关辩证法概念本身的命题 , 可以说懂点辩证法可以判断 。如果判断的是一个命题的逻辑是否为真 , 依靠的是逻辑规律 , 不是辩证法常识 。
唯物辩证主义包括:唯物论  , 辩证法 , 认识论
其中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规律是客观的 。
辩证法包括:联系的观点 , 发展的观点 , 矛盾的观点 , 辩证否定观 , 创新的作用 。
认识论包括: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 真理 , 人的认识过程是反复的无限的 。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 , 价值观 。
历史观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规律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价值观包括:人的价值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B
试题分析:“天下无独燃之火 , 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 , 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 , 该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 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①③也是唯物主义观点 , ②是主观唯心主义 , ④的意思是观察过多种器物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工匠 , 查看过多种疾病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医生 。说明只有多实践 , 才能提高技艺 。体现的哲学观点是实践出真知 。正确答案是B 。
点评:做哲学题 , 首先要准确的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 , 哲学的知识光是记忆而不理解 , 是没有办法做题的 , 本题中考生要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 然后才能根据哲学知识判断应该选择哪个选项 。
从2005年开始 , 常识判断的考点呈现出两种变化趋势 。第一 , 考查的知识逐渐脱离“常识”的范畴 , 开始考一些比较偏、怪的知识点;第二 , 法律常识题目的比重逐渐加大 , 打破了以往各种知识均有考查的均衡情况 。在这两点变化的共同作用下 , 常识判断的题目难度开始增大 。2007、2008两年可以说是常识判断“走火入魔”的年份 , 全部25题都是法律常识 , 这给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公平 。有些题目即便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 , 考点也过于冷僻 , 难以把握 。在这一阶段 , 常识判断的题目开始向专业的法律考试靠拢 , 不仅频频出现司法考试、法律硕士联考的原题 , 也加大了案例型题目的考查力度 。
正当绝大多数人都对法律常识感到头疼甚而深恶痛绝时 ,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题目终于回归了理性 , 不再考单一的法律常识 , 而是包含了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自然、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 其中法律题目仅仅占7道 , 依然主要集中在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这四大部门法当中 。时事热点成为新的考点 , 奥运会、汶川地震、神舟七号飞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金融危机……国际国内发生过的重要大事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

在今年的考试大纲中 , 常识判断又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 不再单独强调以法律常识为主 , 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 在2009年考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公平性 。同时也在备考上 , 指明了应有的方向:
一、重在积累 。除了法律常识以外 , 其他内容很难系统复习 , 因此考生需要的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工作 , 集腋成裘 , 聚沙成塔 , 盲目的大量练习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 , 还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
二、分清轻重 。法律题目所占的比重在去年的考试中已经严重缩水 , 今年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 因此考生已经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诵法条或是记忆很专业的法律知识 , 对四大部门法有简单了解即可 , 同时颁布时间比较近的一些热门法律需要格外加以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