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礼仪常识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 。
“庆”就是赏赐 。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
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 。
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 。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 。
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 。
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 。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 。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 。
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 。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 。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 。
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 。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
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 。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 。
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 。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

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 、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 。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 。
即如二程所主张:“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 。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 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 体的 。
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
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活动,都有不同 的仪式 。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 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 。
我们尤其要反对那种借婚丧庆典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反对那种认为仪式越隆重越好,越豪华越合乎礼规的做法 。如:当今不少新婚夫妻为使婚礼够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搞到债台高筑,造成巨大浪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