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小知识手抄报 数学与生活小知识( 二 )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 。他把鸡送走后,听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62343833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 。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 。小马虎奇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本文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 。”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数学生活小知识手抄报 数学与生活小知识】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9生活中 。
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 。
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 。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 。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 。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 。
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 。

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生活中的数学 林飞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
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故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 。现在的新教材克服了这一弊端 。
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题材丰富多采,呈现形式多样,并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数学问题 。这一切正符合小学生好奇、好思、喜新的心理特点 。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中竭力让数学贴近儿童的生活,注重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认识 。
1、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开始就从学生身边选择素材并制成录像片段作为课堂引入,这三段录像分别是学生称体重、农民卖菜和在水果摊买水果 。使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回顾,感受到质量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消除对这一知识的距离感 。
此外,整堂课从教具到学具都取之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品,当学生看到自己喜欢吃的某一样食品或是非常熟悉的生活必须品出现在课堂上的时侯,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会使他们的情绪空前高涨,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 。在练习的环节中,我有意识的布置了一个课后实践题“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跟爸爸妈妈到菜场或超市去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从而将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再一次感悟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不形成和巩固重量概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