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趣味小知识 关于三年级天才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 。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 。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 。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 。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 。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 。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 。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 。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
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才算多少钱…… 下面是几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
1、高斯级数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 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
2、鸡兔同笼你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 。
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