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常识题目 文化小常识( 三 )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 。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2)自由精神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 。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 。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 。(3)求实精神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 。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 。(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 。(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
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即江东 。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
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水东面 。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