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文学常识 兰亭集序古文化常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 , 也叫前言 , 属实用文体 , 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 , 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 ,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 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 , 有自己作的 , 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 , 叫“他序” , 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 , 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 , 都有一种叫作“序”的文章 , 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 , 等等. 序 , 到底是一种什么文体呢?它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呢?
现代人所说的序 , 是一种写在书或诗文前面、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事项的应用文体 , 也写作“叙”或“绪”.上文所举的《〈呐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张岱年先生的序都属于这一类. 可是 , 古代的情况和现在有所不同 , 古人所说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丰富得多.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 , 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 , 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 , 整部书则序于后 , 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 , 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还有“小序”、“引”等变体.所谓“小序”就是诗文前叙述感兴或缘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说:“小序者 , 序其篇章之所由作 , 对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一种简短的序 , 《文体明辨》中解释说 , “唐以后始有此体 , 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柳宗元曾作过《霹雳琴赞引》的文章. “跋” , 也称“题跋”、“跋尾”或“书后”.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题跋者 , 简编之后语也 , 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 , 前有序引 , 后有后序 , 可谓尽矣 , 其后览者 , 或因人之请求 , 或因感而有得 , 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 , 而总谓之题跋.”跋出现于唐代 , 时称“题某后”或“读某” , 如李翱的《题燕太子丹后》、韩愈的《读荀子》.欧阳修最早称这种文章为跋 , 其《集古录》有“跋尾”若干篇 , 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 , 但它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 , 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 , 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 。
序也作“叙”或称“引” , 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 , 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 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 , 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 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 , 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 , 叫作“赠序” , 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 , 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 , 叫“诗序” , 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 , 前面都有一段序 。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 , 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 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 , 会上各人做诗 , 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 , 抒发作者好景不长 , 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 , 共二十八行 , 三百二十四字 , 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 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