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等相关文化常识 《大学》文化常识( 二 )


求真,应该是大学所应具有的必备 条件 。简单说就是一辈子不论遇到什么风吹浪打,都坚持追求真理不动摇 。
我们 现在的大学就是缺少这样的氛围 。但是,我感觉近年来一些我们所谓的大学渐渐 浮躁,为了排名,为了获奖,不惜粗制滥造,抄袭之风盛行,甚至有的大学校长 都抄袭文章 。

而育人就是教会大家怎么学 。我想,这更应该包括教会我们学习怎 样去学习 。
不仅仅是现在,还更应包括将来,在未来如何用自己已会的东西去学 习不会的东西 。在我看来,其实现在大学里面学到的东西并不都是可以为将来的工作所用 的 。
其实你在大学里面主要得到的还是思想的融合、成熟 。如果你还有余力的话 还可以找出自己善于什么、不善于什么,并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
【《礼记》《大学》等相关文化常识 《大学》文化常识】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所在的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刻 。我们在大学中学的就 是方法,就是一种建立学习的方法 。
在我周围,一些同学认为大学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习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以此为自己将来找工作提供一定的资本保障 。诚然,大学中我们是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知识是获得认识的基础与条件 。
这没有错,但是知识与认识之 间绝对划不了等号 。现在的大学只是非常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含义,而忽略了如何 使知识得到转化,如何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建立一种学习知识的方法 。
这,就是大 学的精神所在 。大学时人生的关键阶段,而这却正是大学最好的体现 。
这是因为这是一生中 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 。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 础 。
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 。大学就是在这个 时期为你提供一个塑造自己对自己、对世界认识的环境 。
这是我们正式踏入社会 之前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松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的理想环境 。总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教的很多都是无用的东西,认为大学中的知识对自 己以后的用处不大 。
而我却认为大学本来就是应该教无用的东西 。其实,真正决 定你踏上社会后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是性格,而性格恰恰是这些无用的东西陶冶 出来的 。
因为有用技能的用途早已被规定,而无用的知识正是因为其无用,才会 有无法预测的大用,这就是大学最本质的体现 。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成四书之后,起地位更加突出 。
《大学》相传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 《大学》原文及译注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 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 。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
道 “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 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
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 ”,即革新、弃旧 图新 。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 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