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健康常识形考任务答案 心里健康常识( 二 )


对人的心理的探讨与研究,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经开始了 。中国古代哲学、医学、教育和文艺理论等许多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但心理学成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还是19世纪的事 。今天,心理学已是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学科 体系了,诸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都是心理学庞大学科体系 中的成员,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会继续增加 。
心理健康: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健康与不健康,是最普通的一种观点 。
若一个人对环境适应良好,则此人的心理就健康,如果适应不良则不健康 。医学上对人的身体健康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指标,但对人的心理健康,至今尚无公认的、一致的标准 。我们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归纳出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的几种心理特质,以加深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 。
1.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自己的友伴,乐于与人交往 。在与人相处时常表现出尊重、信任、友善、同情、帮助和谅解等 。他不仅能悦纳别人的长处,也能宽容别人的缺点 。
2.正确的自我观念
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更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 。他能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改正和克服自己的不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努力献身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 。
3.健康的情绪体验
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康的情绪体验 。他的情绪状态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反应的强度于引起它的情景相称,情绪持续的时间随客观情景而转移 。他既有愉快、喜悦、欢欣等积极的情绪状态,也有愤怒、恐惧、焦虑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但积极的情绪体验常多于消极的情绪体验,经常能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 。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获取最大的成就 。
5.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能客观地反映现实,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现实 。他既能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又能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妥善地解决;对于挫折也能采用成熟的、健全的适应方式加以解决,决不企图逃避 。
6.行为正常,人格完善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的内在反应和外在表现是一致的;前后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行为反应的强度和刺激的强度相一致 。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和谐统一的人,被称之为“人格完整和谐”的人 。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总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这种发展和变化具有一些年龄阶段性 。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于同年龄大多数人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 。
*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
* 现代科学家研究已揭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 。
* 因长期的不良情绪的作用而导致器官功能的失常或组织的损伤的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心身疾病 。
* 我国古代医学早就提出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的理论,认为心身是统一的,与近代西方的心身医学理论有很多相符合的地方 。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 。
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 。
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 。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