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 关于初中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 四 )


3、发扬备课组团队协作精神,统筹安排各班的教学工作 。认真向其他老师学习,密切关注中考信息,把握中考动向,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
三、具体措施
根据学校安排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备课,不能无教案上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 。
2.注意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各自的提高 。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学困生要多给予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注重课堂学生知识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在稳中求发展 。
3、在课堂上注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学习,并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不可忽视差生的学习和情感,不可盲目追求效率和进度,而忽视了中等生的学习 。
4.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及时总结,写好课堂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关于初中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 。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 。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 。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 。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 。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 。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 。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 。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 。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 。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