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常识

中医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 。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 。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 。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好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 。
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
清热祛湿粥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
温热服食 。
清热祛湿 。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

消暑健脾祛湿汤
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
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 。
(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 。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 。
绿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
制法:
(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
(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
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型食疗粥方 。
运动排汗
编辑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 。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
生活常识
【祛湿常识】
编辑
1.用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2.少盐,帮助肾排水
5、适当午睡
6、戒烟戒酒
7、早上吃上三片姜
8、多吃含有燕麦、琼脂、低聚木糖的营养品 。
9、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 。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
10、避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 。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水分摄取要适量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365656566
一、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方便,很适合在家中自我养护身体,祛除湿气 。有的人恐惧拔火罐,可以在选择中药茶疗,德圃堂湿清草茶,内部调理,祛走“湿”气 。
二、多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
三、食疗 1、清热祛湿粥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温热服食 。清热祛湿 。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2、鲜土茯苓煲猪汤 鲜土茯苓200克、猪[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状;猪[月展]肉洗净,整块不必刀切 。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祛湿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