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中学数学一节课教学反思( 三 )


一、教学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我将问题抛出,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以问题为载体,尝试着合作,交流 。但在这节课上,由于学生知识遗忘,教师提示过多,学生活动不够积极,这一点没达到预期目标 。
二、使用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 。
中学数学一节课教学反思4
今天是我第一次登上“百花奖”的讲台,教学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的《统计》 。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经历整个统计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全班汇报这两个环节,能对小组、班级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第一个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
但是也有不足,主要的不足有
1、对课堂预设不足 。在正式上课前,我已经经过了3次试讲,每一次试讲都是在学生画统计图这一环节出问题,所以,在预设中,我也把这一环节的教学做的很充分 。但是在真正上课的时候,问题反而出现在第二环节的小组合作 。由于对突发情况预设不足,所以,造成小组合作时效性不强,为下面环节的继续埋下了障碍,整个课堂进行的不顺 。
2、教师调控能力不足 。由于学生到了上课的教室后,其座位和小组都与班级内的不相符,在加上教室的调控课堂能力水平有限,所以对小组合作调控不得当 。如果当时,变换一种统计的方法,下面的环节也许就能顺利进行 。
3、练习时间不足 。由于前面的环节时间把我不恰当,所以,新授结束后缺少了练习环节 。这样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进行反馈,难以进行把握 。
以后努力的方向: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
2、找准突破难点的方法 。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中学数学一节课教学反思】3、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要用充分的预设,特别是对不理想情况的预设要多一些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调控课堂,才能让一节课更有时效性 。
中学数学一节课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上课伊始,我采用活泼多样的复习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探索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 。然后鼓励学生摆脱学具,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式题和7、6加几的一些式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凑十”,再教他们唱“凑十歌” 。“凑十歌”的教唱,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学唱中掌握了“凑十法”的关键 。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 。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最后是脱离实物,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
2、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是如何“凑十” 。如果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优生应该是没问题的,但低差生就不一定清楚要如何把一部分小棒凑成十 。于是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十格图” 。学生可以在“十格图”上操作,从而非常直观地看出凑十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
3、注重学生初步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关键处、在学生有话想说的地方,让同桌互相说一说 。如,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计算8+5后,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不仅能相互启发,体验算法多样化,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 。让同桌互相交流,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学生在相互交流将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