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什么乱什么四字词语三年级 欢什么乱什么四字词语( 四 )


现在的语文教育提倡读全本,读古文也是如此 。不能只读节选的片段,而应该读古文的全篇 。古文艺术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结构:好的古文作品往往以谋篇布局见长,非常讲究文章内部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在起承转合上下功夫 。长文如此,短文也不例外 。韩愈的《送董邵南序》不过一百多字,却如入江南园林,在有限的空间中精心设计,曲折有致,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们今天已经不再写古文了,但要把现代汉语的文章写好,克服拖泥带水车轱辘话的常见病,就必须向古文学习 。文字简洁,一以当十,而又步步为营,层次分明—古文的优势恰恰是我们今天作文的软肋 。不读古文,这些方面过不了关 。
“小鱼尾游,翕忽跳达”的意境
澎湃新闻:想到教科书中对于古文的选择和解析时一般比较看重的仍旧是提炼中心思想,这种训练让孩子们在长大之后仍旧有一种阅读的惯性——即首先去看一段文章传达了什么核心主旨,这是一种局限 。
商伟:通过文本细读,从中提炼出核心主题,这本无可厚非,甚至也是必要的训练 。但是又谈何容易?怎样才能准确地概括一篇作品的中心思想呢?多数情况下,我们做不好,甚至做不到 。很多文章都不能简单地归纳成一句话,“一言以蔽之”,更不能误以为得出了中心思想就算读懂了,一劳永逸地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像“本文通过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的现成公式,难免产生误导 。长此以往,的确如你所说,容易造成读者的懒惰、惯性和思维定势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应该去触摸和感知它的文字,从中寻找破译的线索,而不是急于把它压缩成一个干巴巴的观念或结论 。
文学阅读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公式,可以适用于所有不同的文体和题材;也没有包医百病的药方,能够屡试不爽 。我在每一篇文章的导读部分,都会从它的突出特色入手,强调某一个阅读角度和解释方法 。比如,读姚鼐的《登泰山记》,可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一句比喻的妙用;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应该看到他如何从两次写乐,到结尾却一变而成了“凄清寒骨,悄怆幽邃”;同样都是赠别友人,韩愈的《送董邵南序》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在结构上却判然不同;为亲友雅集的诗歌作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此后的作品设定了一个基调,而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却在沿袭的情感结构中开出了新意:“尽管仍不免有人生过客、百年如梦的感慨,它通篇的基调却是豪爽的、放达的,欢快而乐观 。当此宴饮欢会之际,李白感受最深的不是春天的伤感,不是花开花落的无常,而是生命在春天苏醒的喜悦,是万物皆备于我的赏叹和感激 。”
我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作品,由此揭示古文写作的千姿百态 。此外,我在《给孩子的古文》中还特意收录了金圣叹的两篇评点,让读者了解前人是如何阅读的 。金圣叹十分讲究文章学和修辞学,他的许多精彩见解,对今天的读者是大有益处的 。
文学阅读能力听上去有些玄虚,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而且有或没有大不一样 。一位阅读经验丰富而又训练有素的小说读者,无论是契诃夫还是冯梦龙,拿起来都能读,而且都读得出好在哪里 。单凭着主题思想、人物分析和语言技巧这三板斧,那是远远不够的 。诗歌、散文与小说还有所不同,但同样要学会怎么读 。文学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社会文化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该花大气力来培养,并且持之以恒地充实、提高 。
澎湃新闻:看到你在讲孟子时,谈到的他的“理想主义的高贵信念和一颗赤子之心”;讲《兰亭集序》时,谈王羲之敏锐的感受力和写作时那种悲欢之间的瞬息变化,你可否再以具体的古文的值得注意的新的鉴赏角度来谈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进入一篇古文?
商伟:好的作品常读常新,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姚鼐的《登泰山记》是大家都熟悉的名篇,但如此熟悉,却百读不厌,奥秘究竟何在呢?我们看他写自己冒雪从北京匆匆赶赴泰安,又连夜登上泰山极顶看日出,真是了却了一大心愿,终于可以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了 。
但姚鼐并没有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把文章结束在这个辉煌的巅峰时刻上,而是接下来又写了一段:他回顾登临日观峰的来路,但见鸟兽匿迹,川瀑停流,唯有苍松与山岩、白雪相映衬,如同一幅黑白照片和极简派风格的雕塑,删除了一切冗余的细节,平息了所有的声响和骚动 。更奇妙的是,他不仅写了眼前之景,还逐一指点那些看不见的景物,包括奔流的瀑布、飞禽走兽、杂树和泥土,以及它们的柔和轮廓 。它们被冰雪凝固了、覆盖了、驱逐了,只剩下了横平竖直的短促线条和黑白二色 。或许那才是泰山的本质,与日出的斑斓绚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也正是在这一刻,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泰山极顶的崇高肃穆,感受到了它的无边空寂和旷古宁静 。不仅如此,他此处的行文也像他笔下的泰山雪景那样,简洁、质朴,是典型的极简派风格,甚至删掉了动词和副词 。这样看起来,完全可以说《登泰山记》达到了内容与风格的完美统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