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袁宏道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袁宏道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满井游记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 , 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 , 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 个性得到了张扬 , 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
袁宏道生于江南(湖北公安) 。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 。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 , 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 , 却是不可忍受的 。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 。一个“余”字 , 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 。那么 , 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 , 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 。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欲出不得”的压抑并没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出游的热情 。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 。但见长堤高柳 , 大地回春,空旷辽远 , 一派生机 。作者写景 , 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 。其中写水写山的部分是重点 。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 绘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 , 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然后,分别用两个长句作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 。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的姿态 , 写麦田说其“浅鬣寸许”,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 。写人虽寥寥数语,却颇为传神 。“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虽曰“未盛”,已是热闹非凡 。更有晒太阳的鸟,吸水戏浪的鱼 , 它们的快乐不亚于游人,仿佛羽毛鳞鳍之间“皆有喜气” 。最后作者总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
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不能以游堕事”,这是对那些热中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 。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 。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 , 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口吻 。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写出了《永州八记》;袁宏道也许再没有重游满井 , 因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以后虽又出仕 , 终非所愿,年仅四十二岁病逝 。
二、问题研讨
1.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一个孤独者的漫步 。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 , 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这句话看似为作者不经意之谈 , 是在为自己出城郊游找借口,实则大有深意 。袁宏道25岁中进士,不受官 , 请假归家,又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 , 纵情山水,访师问学,可见他追求自由的天性 。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也充满了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 , 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他是一个漫步郊原的孤独者 ,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遗落世事,在与自然风物的对话中 , 感受自由的可贵 。
2.白描的笔法 。
作者写景 , 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
3.拟人的写法 。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 。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如他说苏州虎丘“如冶女艳妆”(《上方》),写杭州西湖为“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初至西湖记》) 。在《满井游记》中这种写法也很突出 。

    推荐阅读